快新聞/發展不對稱戰略 賴清德籲年輕人投入國防自主工業
即時中心/黃于庭、李美妍報導
總統賴清德今(12)日上午出席「2025台灣創投年會」,表示政府大力支持新創事業發展,透過人才培育、資金挹注、法令鬆綁、延攬國際人才及提升市場流動性等,希望吸引更多人投入新創事業;另立法院日前通過《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》,國防部預計年底再提出特別預算,用於發展不對稱戰略,期盼未來有更多充滿抱負的年輕人投入機械基礎工業,並發展國防自主工業。

首先,賴清德感謝大家共同努力,讓新創產業欣欣向榮,尤其是獲得終身成就獎的許勝雄總裁,數10年來投資新創、協助許多年輕人一圓夢想,令人敬佩;也感謝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,成為政府與新創業者間的橋梁,提供政府許多寶貴建言,讓政策更貼近新創業者需求
此外,賴清德也恭喜今年「創投之星」得獎者獲得階段性成就,期盼號召更多年輕人投入新創產業,讓臺灣不僅有更多獨角獸企業,更能在每個領域都有螞蟻雄兵般的新創成功者,讓台灣產業轉型、經濟蓬勃發展。

賴清德指出,源源不絕的新創事業成功,台灣的國力和經濟發展就會持續提升,因此在擔任行政院長任內曾提出「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」,投入人才培育、資金挹注、法令鬆綁,並建置試驗場域和強化國際連結等。
此外,賴清德提到,國內大學不遺餘力地支持新創育成中心,也鼓勵教授與學生參與;在政府支持下,社會有許多新創加速器,協助有志於新創事業的年輕人以較低成本取得較多機會,最後成功創業。
為了延攬國際人才,政府將林口世大運選手村部分空間轉型為國際創業聚落,並實施「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」,就業金卡已累計核發超過1萬3千張,期盼培育臺灣人才,也與國際接軌。

談及資金挹注,賴清德說明,行政院國發基金創業天使投資方案匡列額度達50億元,到今年6月已投資291家新創、40.4億元,帶動投資164.42億元。並推動青創貸款,以從優、從簡、從速為原則,協助青年取得創業第一桶金,自2020年8月至今年6月,已核發超過11.5萬件,協助取得融資金額達967億元。
賴清德強調,政府透過行政命令鬆綁對新創投資的監控,希望新創業者可從多種管道取得資金;證交所也透過「台灣創新板」,全力打造亞洲的那斯達克。除了放寬申請掛牌門檻,今年起也取消了合格投資人限制,大幅提升市場流動性。到今年6月,已有20家於創新板上市,希望未來2年能有超過40家具潛力企業在創新板掛牌。

接著,賴清德表示,政府啟動2項與國際進行人才交流及資金合作的計畫:第1是「橋梁計畫」,在東京、矽谷打造新創基地,希望臺灣人才能到國外與國際交流,並吸引國際資金投資;第2是透過與國外頂尖大學、創投合作等,吸引更多國外資金、人才及創業家來臺投資。
「投資新創就是投資國家的未來,支持創投就是支持國家的動能」,賴清德直言,過去幾10年來,許多企業家提著手提箱打拚,現在也持續貢獻臺灣經濟發展,期盼在此基礎上,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新創事業,讓臺灣未來更好、經濟更蓬勃。
關於前總統蔡英文第1任時提出「5+2產業創新」、第1任時提出「六大核心戰略產業」;賴清德上任後,基於地緣政治變化,特別提出「五大信賴產業」,也期盼更多年輕人關注人工智慧及國防自主。

台灣在半導體及硬體方面表現傑出,賴清德則認為,同時也要加強軟體的應用,以因應目前社會所面臨的各項議題。政府將持續投資人工智慧的硬體建設,同時鬆綁法令、培育人才。期盼大家共同合作,讓臺灣成為亞洲人工智慧中心,也讓各行各業持續發展,人民的生活品質更好。
在國防自主方面,賴清德表明,台灣面臨地緣政治和威權主義的威脅,從來沒有改變現狀或威脅其他國家的計畫,只是期望確保和平、自由、民主及人權的生活,因此必須強化國防力量。

日前立法院已通過行政院所提出的《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》,惟預算尚待審查,其中即編列1,500億元用於國土安全韌性,且國防部預計年底再提出特別預算,用於發展不對稱戰略。期盼未來有更多充滿抱負的年輕人投入機械基礎工業,並發展國防自主工業。
最後,賴清德再度感謝業界眾人的努力,期盼大家同舟共濟、齊心協力,持續在新創產業發展,讓國家更強,社會更好,人民生活更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