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興興:AI技術不足 人形機器人未達廣泛應用

發布時間:2025/08/14 16:14:22
更新時間:2025/08/14 16:14:22
FaceBookcopyLinkLine

(中央社台北14日電)中國宇樹科技創始人兼執行長王興興說,人形機器人要大規模應用,最大的困難是人工智慧(AI)水準不足,現在想要在家裡或工廠裡大規模應用,技術水準都不太夠,預估可能3到5年內會有明顯進步。

王興興:AI技術不足  人形機器人未達廣泛應用

宇樹人形機器人今年爆紅,中共官媒人民日報13日刊出王興興的專訪,談行業發展的思考。

王興興說,人形機器人走進生活,到每個人家裡去,距離還比較遠。行業目前還處於早期階段。所以,宇樹先從一些小的方面切入,比如科研教育、服務展示、簡單工業應用,以及AI公司用來做開發。

他說,最大的願望以及當下正在做的事情,還是希望機器人去幹活。它可以做各種動作、去幫助人幹各種活。但是,現在想要在家裡或工廠裡大規模應用,技術水準都不太夠。

當被問及人形機器人大規模落地應用,最大的困難在哪裡?王興興指出,最大的難題還是機器人AI水準不太夠用,沒有突破臨界點。這是全世界的普遍問題,也是大家在努力做的事情。AI領域可能隨時會有突破性進展,技術躍遷十分常見。目前解決不了的難題,在未來某個時刻或許就突然迎刃而解了。

他說,機器人AI技術進步非常快。舉個例子,半年前說宇樹機器人可以打格鬥比賽,自己都不敢相信,覺得至少要等一兩年時間,實際上幾個月就做出來了。當然,行業的發展很難預估,「可能3到5年內會有明顯進步」。不過,他覺得進入普通家庭還需要一個相對長的過程,因為涉及倫理道德和安全性問題。

王興興指出,只要AI技術保持進步,機器人行業就會發展得越來越好。這是AI產業帶來的連鎖效應,在過去兩三年間,趨勢很明顯。大家對AI想像空間越來越大,對機器人行業也更加看好。

當被問及中國的人形機器人產業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準?王興興說,中國有生產製造的優勢,在全球出貨量比較多。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勢。目前中國AI人才相對少一些,但從長期看,競爭力還是非常強的。此外,由於生產製造和硬體做得好,中國的機器人企業在成本上更有競爭力,使用門檻更低。這些都有利於未來大規模落地應用。

他指出,算力對人形機器人產業非常重要,尤其是大規模集群算力。機器人是和AI共創的聯合體,機器人尤其是人形機器人是要用電池的,電池負載和功耗決定它無法攜帶大規模算力。

至於如何解決算力問題?王興興表示,他覺得未來會有很多分散式算力。如果一個工廠有集中式算力中心,機器人可以連接到算力中心。這種集中式算力中心距離比較近,無論是有線還是無線,它的通信頻寬是夠的,延遲很低。如果一個北京機器人連接到上海的算力中心,那延遲太高了。

王興興還提到,人形機器人行業一直比較缺人才,各種職位都缺。無論是技術的、非技術的,包括商務、人事等,「最核心的還是AI人才」。(編輯:楊昇儒/邱國強)1140814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