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若造假經濟數據會如何? 前例希臘、阿根廷曾付慘痛代價

發布時間:2025/08/19 08:57:57
更新時間:2025/08/19 08:57:57
FaceBookcopyLinkLine

圖、文/周刊王

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本月開除勞工統計局(BLS)局長艾瑞卡‧麥肯塔弗(Erika McEntarfer),引發外界擔憂未來經濟數據恐遭政治干預。雖然目前並無證據顯示美國數據遭竄改,但此舉已在國際金融圈引發警戒。

美國若造假經濟數據會如何? 前例希臘、阿根廷曾付慘痛代價

根據《CNN》報導,歷史上,希臘與阿根廷皆因操弄官方數據而付出慘痛代價。為了加入歐盟,希臘在2004年承認虛報財政赤字與債務,進而加劇2008至2009年金融危機的衝擊,市場對其公信力徹底喪失,導致借貸成本飆升,並引發街頭暴動。阿根廷則因通膨數據長期不實,投資人對官方統計徹底失去信任,使國家信用評等長期處於垃圾級水準,影響基建及公共服務資金來源。

專家指出,美國與這些國家不同。美國經濟規模逾30兆美元,是全球最大經濟體,第二季成長率達3%,擁有遠超希臘及阿根廷的金融實力。然而,若經濟數據公信力受損,仍可能影響市場信任,進而動搖債券市場與國際投資。

川普政府辯稱,此次人事異動是為提升數據精確度,強調過去幾年BLS數據修正幅度異常,已影響可靠度。白宮聲明指出:「川普總統要恢復大眾對BLS的信任,確保決策依據正確。」

不過,多位經濟學者提醒,美國的數據一向被視為「黃金標準」,若失去中立性,後果不容小覷。晨星DBRS主權分析師海特(Michael Heydt)直言:「可信賴的官方數據沒有替代品。」

此外,BLS因人力及預算縮減,部分數據蒐集規模已受影響。經濟顧問夏皮洛(Robert Shapiro)表示,修正幅度大,往往與中小企業回報延遲有關,並非出於人為操作。他補充,美國尚有普查局(Census Bureau)、經濟分析局(BEA)等專業單位提供交叉驗證,維持數據完整性。

分析人士認為,美國雖不至於重蹈希臘與阿根廷覆轍,但若政治干預持續,金融市場對官方數據的信任將受侵蝕,影響投資評級與全球經濟信心。

延伸閱讀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