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外看到「腫瘤松鼠」別出手 動物救援中心解釋:蠅蛆寄生

發布時間:2025/08/19 12:00:28
更新時間:2025/08/19 12:00:28
FaceBookcopyLinkLine

圖、文/周刊王

美國維吉尼亞州(Virginia)野生動物救援機構伊芙琳野生動物救援中心(Evelyn's Wildlife Refuge)近日發出警訊,呼籲民眾注意松鼠身上的異常腫塊,這些腫塊大多與蠅蛆(botfly)寄生有關,而非單純因肥胖或體質異常所致。

野外看到「腫瘤松鼠」別出手 動物救援中心解釋:蠅蛆寄生

根據《unilad》報導,蠅蛆屬於蠅科(Oestridae family)的一類寄生性蒼蠅,其卵會附著在松鼠或其他哺乳動物身上,孵化後的幼蟲便會鑽入皮膚,在宿主體內發育,最終從皮下爬出、落地埋入土壤,再轉化為成蟲。

該中心表示,儘管最常見的受害者為松鼠,但包括狗、貓、浣熊、兔子與花栗鼠等動物亦可能遭殃。蠅蛆寄生導致的皮下腫塊,與另一種常見疾病「松鼠痘」(squirrel pox)外觀不同,後者腫塊體積較小,且會自然消退,多透過餵食器在人類聚集區傳播。

伊芙琳救援中心強調,民眾切勿自行嘗試移除蠅蛆。蠅蛆具有特殊的體內結構,若未經專業操作,強行拔除可能導致蟲體深入宿主體內逃避,甚至引發過敏性休克或死亡。即便寄生蟲已死亡,也應交由野生動物復健師或獸醫進行清理,以避免二次傷害。

此次警示正值近期美國另一起兔子寄生蟲「長觸手」事件引發熱議之際。伊芙琳中心表示,會持續透過臉書(Facebook)分享科普知識與比對圖片,提升大眾對野生動物疾病與寄生風險的警覺,並呼籲如遇可疑個體,應立即通報專業機構,切勿自行干預。

延伸閱讀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