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保協會抽樣巿售枸杞「全含重金屬」以後不能吃? 醫師解答了

發布時間:2025/08/19 14:03:05
更新時間:2025/08/19 14:03:49
FaceBookcopyLinkLine

圖、文/周刊王

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昨(18日)指出,抽樣全台市售30件枸杞,竟發現全數驗出重金屬,主要包括鎘、鉛,引發大眾疑慮。對此,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發文指出,農產品難免受土壤與水源影響而檢出重金屬,重點在於是否在安全範圍內。她提醒,枸杞有其營養價值,但不等於多吃就多健康,且重金屬問題並非枸杞獨有。消費者應選擇來源透明產品、適量攝取並保持均衡飲食,真正的養生在於規律生活,而非依賴單一食材。

消保協會抽樣巿售枸杞「全含重金屬」以後不能吃? 醫師解答了

陳潔雯醫師今(19日)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她對「市售枸杞檢出重金屬」新聞的看法。她指出,許多人對此消息感到驚訝甚至慌張,質疑枸杞這個一向被視為養生聖品的食材,是否還能夠安心食用。

她解釋,農產品之所以會含有重金屬,原因並不單純。土壤與水源本身就可能含有鉛、鎘、砷、汞等微量重金屬,因此「完全零檢出」往往很困難。真正的食品安全重點,不在於是否完全沒有檢出,而是檢驗結果是否控制在科學認可的安全範圍內,並且讓消費者能選擇來源透明、含量更低的產品。換句話說,目標不是追求「零風險」,而是確保「風險被控制在安全範圍內。」

她也簡單列舉了幾種重金屬的健康影響,像是鉛長期過量可能影響神經與發展;鎘與腎臟功能及骨骼相關;汞常見於海鮮,可能影響神經與免疫系統;砷則可能造成皮膚或內臟問題。這些危害往往是長期累積造成的,而不是短期食用少量就會中毒。因此,她提醒大眾要保持警覺,但不必過度恐慌。

談到枸杞受歡迎的原因,陳潔雯醫師指出,它在中華文化中有特殊地位,古代醫書曾記載其功效,現代科學研究也發現其含有抗氧化成分、多醣體及葉黃素。不過,她也提醒,這些好處並不是「多吃就多健康」,更不能將養生全然寄託在單一食材上。

她同時提到,枸杞並非唯一需要注意的食材。許多天然食材都可能有重金屬風險,例如大型魚類可能累積較多汞,中藥材可能因土壤來源含有重金屬,甚至部分來源不明的保健食品也可能存在風險。這並非枸杞特有的問題,而是所有農產品與天然食材都必須關注的議題。

至於消費者該如何因應,陳潔雯醫師提出了幾點建議:挑選有檢驗數據公開的產品、從正規通路購買、適量攝取,以及維持均衡飲食,不要把健康寄託在單一食材。

最後,陳潔雯醫師也總結,這則新聞提醒了大眾2件事,首先是在食安層面,農產品難以做到完全零檢出,但科學限量與檢驗透明才是保障;再來是健康層面,養生並非仰賴某一種食材,而是源自長期的生活習慣。她強調,枸杞仍可以吃,但應該選擇來源更安全的產品,對重金屬保持注意卻不必恐慌,而真正的養生,來自規律睡眠、均衡飲食與適度運動,而不是每天多加幾顆枸杞。

延伸閱讀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