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豪平遭遇兵變!「情緒低谷」勿強求社交:醫界解析「恐慌發作」
四季線上/黃睿筌報導
面對情感的創傷或是生活帶來的心理傷害,不少人出現「憂鬱」低潮,對此常有親友建議「多出去走走、多跟人群接觸」,《醫學大聯盟》主持人黃豪平分享,過去在他遭遇兵變的時候,對於身處情緒低谷的人,強行至於熱鬧環境,可能引發嚴重的心理反應,甚至導致恐慌發作。


黃豪平直言,在他經歷失戀、遭遇兵變的極度悲傷時刻,朋友為了幫他走出陰霾,直接將他帶到夜店;然而,置身於喧囂歡樂的人群中,他非但未感到輕鬆,還從心底油生「為什麼我不能跟他們一樣開心?」的自我懷疑。

看著狂歡的人群,黃豪平甚至開始揣測他們是否也因寂寞才來夜店取暖,進而又再次聯想到自己的寂寞,這種不斷加深的負面思緒,最終導致他整個人恐慌發作,甚至在舞池中抓住朋友的肩膀,急切地說:「帶我走」。

根據黃豪平的案例,職能治療師黃彥鈞指出,當個人處於高度心理壓力和情緒脆弱的急性期時,過於熱鬧或陌生的大量人群接觸,可能不僅無助於療癒,反而會加劇內心的孤寂感與不適;此時重要的,是在提供支持時的層面,理解與同理心遠比建議或強迫社交更為重要。

黃彥鈞強調,在情緒低谷時,真正有效的支持並非強迫社交,而是提供持續漸進的關懷。關鍵在於讓當事人感覺被支持,並知道自己的感受被理解。這呼應了近期熱議的「情緒價值」的概念,指出提供情緒價值時,共情比建議更為重要。陪伴是最重要的,特別是來自信任的親近之人,而非僅僅是「逛街跨年」或派對式的接觸。
黃彥鈞建議,在情緒低谷時,真正有效的支持並非強迫社交,若身邊親友正經歷情緒困境,請優先給予陪伴與共情,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與接納,而非強行將他們推入可能引發不適的社交情境。這有助於他們逐步走出負面迴圈,避免持續「往負面裡面鑽」,最終才能真正尋求心靈的慰藉與恢復。
📝【更多新聞】👉醫學揭密/西施「捧心」之謎!:從歷史看現代病症「這2項」最可能!
📺【FastTV飛速看】👉734 《醫學大聯盟》
▶️【好推薦】👉唐從聖動情談父母失智!兵家綺不婚守護父母病榻!巫苡萱父抗癌成功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