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稅風險+鬼月 車市急凍 3萬輛進口車滯台北港
財經中心/唐詩晴、鄭國陽 台北報導
超過三萬輛進口新車,卡在關稅政策未明,遲遲無法順利通關,塞在港邊,有車商直言,從川普宣布對等關稅、再到上週立院提出貨物稅,現在又進入農曆七月淡季,汽車交易一路下滑,有民代更憂心,美規車若開放免稅進口,中國車又有洗產地疑慮,恐怕延長車市冷凍期。

超過三萬輛進口車,停在台北港,車市冷颼颼,即便已經日曬雨淋3個多月,但一從保稅倉庫提車,就得承受關稅風險,車商進退兩難,民代也幫忙追問中央。
行政院副院長 鄭麗君 vs. 立委(民) 王定宇:「有關美國整車免稅來到台灣這件事情,到底在談判有沒有觸及?它在未來有沒有可能發生?美車的部分,其實除了關稅,也有非關稅貿易障礙,因為美規車要進來也會涉及相關的安全空污,等到我們所有談判抵定之後,會跟國會和社會完整的來說明。」

美規車可能叩關,讓車商剉咧等,心冷直呼,乾脆休到10月底,因為鬼月買氣本就淡,8月車市恐創下今年新低點,摜破2月淡季的2萬7515輛地板線,車商也坦言,就算美規車進口關稅全面歸零,約減少24萬成本,但也只占新車價一成出頭,實際售價降價幅度,也很有限。
寶嘉聯合執行董事 吳睿弘:「現在關稅是17.5%,那如果反映到售價的話,我們認為兩位數大概10%左右,或者是以上的這個售價調整是有機會的,不過還是要看最終新的報價,就是說一旦零關稅政策實施之後,美國車廠對於台灣的這個所謂的代理商或分公司的報價,有沒有調整。」

行政院院長卓榮泰vs.立委(民)王定宇:「我也要提醒院長,比亞迪或中國其他的電動車輛,是不可能讓他來這邊洗產地或者傾銷,兩個原則第一個在台灣生產的一定要符合我們逐年加嚴的,在本地化的這個製造率自治率,本地化的逐年加嚴,第二個無論他中國的產品如何繞道貼牌,換牌過來我們都嚴格的管制。」
就怕歐美車廠被中國收購後,繞道進入台灣進行不公平競爭,車商預估市場將進入2到3年重組階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