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新聞/德軍再臨?應對俄羅斯威脅 德國宣布增兵8萬人、危急時重啟徵兵
即時中心/林耿郁報導
德軍再起?德國政府內閣昨(27)日通過一項草案,將引進「志願役制度」,目標擴軍8萬人,並保留在「必要時」重啟徵兵制的可能。此舉被視為德國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,加強國防的一環;這也是自兩德統一以來,德國再次走上加強軍力的道路。

綜合外媒報導,德國於2011年在前總理梅克爾(Angela Merkel)任內廢止義務役。現任總理梅爾茲(Friedrich Merz)強調強化軍力是優先目標,並表示德國將重回「兵役國家」的道路,以維持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。
德國的軍事重整計劃,與美國總統川普呼籲歐洲「承擔更多自我防衛責任」相呼應。自從梅爾茲領導的執政聯盟上台以來,政府逐漸放寬財政借貸限制、大幅增加國防支出,並計畫在未來4年內,將國防開支提高至國內生產毛額(GDP)的3.5%。
國防部長皮斯托瑞斯(Boris Pistorius)希望,到了2030年以後,將現役軍人由18.2萬人增至26萬人,擴增8萬名士兵,並將後備役人數提升至20萬人,以符合北約最新部隊規模要求。
根據草案,未來所有年滿18歲的德國公民,男女皆會收到線上問卷,調查是否願意志願入伍,其中將包括體能相關問題;男性「必須」填寫問卷,女性則為自願填答。政府表示,在可能範圍內會維持兵役「完全志願」,但若安全局勢惡化、或者志願役人數不足,政府可在獲得國會(聯邦議院,Bundestag)批准後,啟動強制徵兵制度。
皮斯托瑞斯接受德國公共廣播電台(Deutschlandfunk)專訪時表示,他相信兵役制度將以志願為主,透過有吸引力的薪資與服役環境,有信心能吸引足夠的年輕男女投入聯邦國防軍。
德國國防部近年持續透過廣告與招募活動擴大吸引力,今(2025)年上半年新兵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28%。
然而,這項計畫也引發政治與社會爭議。聯盟內閣小黨社會民主黨部分人士批評,應先讓聯邦國防軍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雇主,而非重啟義務兵役。部分保守派則擔憂「需經國會批准」的程序,恐導致遭到攻擊時「反應太慢」。
社會上也出現反對聲浪。公共廣播評論員安格曼(Johannes Angermann)認為,兵役會「剝奪年輕世代的時間與金錢」,應改為強化專業常備軍;反戰團體「解除萊茵金屬」(Rheinmetal Entwaffnen)則在社群媒體聲明:「我們不想參與統治階級的戰爭,也不會為一個不斷削減社會建設的國家送命。」
德國在1945年二戰戰敗後,曾有5年時間遭盟軍徹底解除武裝;直到冷戰爆發,1950年起東、西德分別建立自己的武裝「國家人民軍」與「聯邦國防軍」相互對峙;1990年蘇聯解體、兩德統一,雙方軍隊合而為一,並持續縮減規模;2011年梅克爾政府廢止義務役,德軍力量陷入最低點。直到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後,才讓德國「再武裝」的聲浪重新抬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