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、無人機點火 全球軍事航太迎多頭!17檔概念股一次看
撰文‧陳唯泰
隨著台灣的國防預算可望持續攀高,軍工股近來表現頗為強勢。不過,在股價大漲一波後,仍須慎選真正在軍工產業業績上有成長的公司。
近期總統賴清德宣示,2026年台灣的國防預算將提高至GDP(國內生產毛額)的3.32%,總金額9495億元,創下歷史新高,且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GDP的5%。消息一出,台股的軍工股隨即聞商機起舞、大漲一波。但在激情過後,對投資人而言,關鍵課題還是判斷國防預算攀高的趨勢能否延續,以及台股在此趨勢下的受惠程度。

就趨勢來看,不只台灣,全球也迎來軍工產業的成長浪潮,單以去年及今年而論,全球軍工市場總產值預估就高達2.7兆美元,其中,可交易的國防硬體與服務市場規模約為6千億至7千億美元。此外,目前也有多家權威研究機構發表甚為樂觀的全球軍工市場報告。
全球軍工產業增速高達9%
例如,美國智庫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預測,未來5至7年軍事航太市場的複合年成長率更將高達9%;即使是較保守的國際機構預估值,也認為後續複合年增率有4.7%以上。綜合來看,全球軍工產業正以5%到9%的強勁複合年成長率擴張,遠超全球總體經濟的增速。此一成長動能包括傳統武器(彈藥、戰車)的庫存回補,更多來自於AI、無人機、太空作戰、網路安全等新興科技的巨大投入。
在此全球軍工產業的多頭趨勢下,台灣能否憑藉獨特的戰略地位與深厚的工業基礎,從過去的武器進口國,轉型為具備多重角色的關鍵參與者?
對此,產業界普遍樂觀認為,在飛彈技術、無人機系統、高效能水雷與匿蹤快艇等領域,台灣可望成為區域內的技術領導者;在零組件如電子模組或晶片製造部分,也有機會在全球軍工供應鏈中占有一定地位。
不過,如果回歸到軍工相關概念股的基本面檢驗,多數被貼上相關概念標籤的個股,來自軍工的營收貢獻其實尚不明顯。
以目前市場上被認為具有軍工題材的十七檔個股來看,可以發現,各家公司營收成長幅度差異甚大,原因或許是部分公司的本業並非軍工,雖然在軍工的營收有增加,但由於占整體營收比重並不高,若是本業衰退,整體營收也可能呈現衰退。
相對地,有些公司的營收表現佳,也不一定是來自軍工的貢獻。例如宏碩(6895)的主要產品是真空微波管及半導體設備零組件,而今年營收高度成長的主因是美中科技戰,國際客戶紛紛轉單,加上台積電先進製程持續擴充產能,帶動半導體的真空微波管需求。
整體來說,若想單純從公司營收及獲利來挑出真能受惠於長線趨勢的軍工股,其實並不容易,操作上宜將軍工概念視為基本面以外的附加助攻題材。不過,若希望能從個股來自軍工的實質營收表現作為判斷指標,仍有兩檔標的值得留意。
判斷指標看軍工題材「成色」
首先是強固型平板電腦和手持式裝置專業廠融程電(3416)。去年該公司的強固型工業用行動電腦占營收91%、強固型顯示器占8%;七月營收創單月新高,主要即是來自國防軍工專案帶動。法人表示,融程電第三季營收與獲利同步改寫單季新高的機率不小,並有機會帶動全年每股稅後純益(EPS)首度超越八元、創歷史新高。
事實上,融程電的前三大股東研華(2395)、醫揚(6569)、廣積(8050),近期股價也受融程電大漲帶動,出現底部翻揚。
另一檔是豐達科(3004),為亞洲唯一引擎扣件供應商,也是台灣唯一具有NADCAP(美國航太品質評審協會認證)資格的航空鍛造供應商,空中巴士(Airbus)與波音(Boeing)都是其客戶。目前該公司的台灣、中國廠產能接近滿載,馬來西亞新廠設備已進駐,進入試營運狀態,相關認證也在進行中,預計今年可以完成主要客戶的認證,明年進入量產。
上述2檔個股,是目前從公開資料中可掌握到在軍工方面訂單相對扎實者,股價漲幅也相對收斂。至於其他軍工概念股,即使業績有所成長,但畢竟軍工題材的實際「成色」仍不明確,如果股價已經漲多,對股價後續趁軍工題材續強的期待,也宜抱持保守態度。
(本文作者為證券分析師,現為仲英財富投資長)
(閱讀全文…https://btoday.cc/83y3qf)
延伸閱讀:
國民年金要退費,至今仍逾億元未領!20萬人需主動申請,僅來了125人...申請條件一次看
別再唱衰高股息!平準金指引卡不住配息,00919配0.72元,至少還能撐9季...一表看懂月領1萬「哪檔最划算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