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電商洗產地手法曝光 台灣海關4個月查獲1.4萬筆中貨闖關輸美
財經中心/綜合報導
為了迴避川普的關稅政策,中國製造商正欺騙式地低報輸美貨物價格,中國跨境電商,也藉由註冊美國公司,將中國商品貼牌,再銷往美國市場,試圖規避與監管漏洞,台灣海關近期強化查核,短短4個半月內,就查出超過1萬4千筆輸美貨品違規,而這些違規貨物,可能將被查扣、暫緩通關或退運。

中國跨境電商:「想讓他們掏錢光產品好還不夠,關鍵點就兩,第一你得把中國製造的廉價標籤撕掉,核心一招給自己註冊一家美國公司,為啥?老美買東西,尤其是網購天然更信賴本地企業。」
中國跨境電商,影片手把手教學,如何把中國商品,銷往美國。

中國跨境電商:「這家美國公司作為國際貿易的中轉站,以從國內工廠採購商品,並且以這家美國公司的名義,跟工廠簽署訂購合同,通過提供單據、修改提單的方式,以略高於成本的價格,將貨物出口到美國公司,以美國公司的名義,將貨物銷售給國外的客戶。」
直言有了美國公司身分,能破解美國關稅政策,還能確保個人財產不受牽連,解決收款、合約糾紛,甚至規避掉許多針對海外賣家的限制,但仔細一聽,不就是洗產地的方法嗎。台灣關務署強力查緝。
關務署稽核業務組副組長陳泰明:「從四月中開始,我們各關都成立這個,違規轉運的查緝小組,那每週至少查核一次由關務長帶隊。」
海關4月中成立「強化違規轉運查核小組」,抓出1萬4025筆違規,其中168筆產地標示不實,或未依規定標示,涉違規轉運案件,主要違規貨品,包括電腦機殼、訊號線、轉換器、燈具、電子遊戲機零件、網通設備等,均移送經濟部國際貿易署,依法裁處,目前已重罰50筆,將擴大查核。

關務署稽核業務組副組長陳泰明:「因為我們不是貿易法的主管機關,是不是有洗產地違規轉運的情況,我們就要把這些違規的情勢,轉由那個經濟部的國際貿易署,來進行裁處他們會去認定。」
中國貨,繞道來台貼牌洗產地,規避美國關稅,板上釘釘,違反貿易法,最高可處300萬罰鍰,為了維護MIT招牌,關務署將加強與經濟部、美方合作,嚴防違規行為守住防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