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於贏了!台灣8月出口584.9億美元 首度超車南韓
儘管關稅拉貨潮退燒,AI商機持續發酵,財政部今天公布8月出口584.9億美元,創歷年單月新高,年增達34.1%,優於預期,更為史上首次單月出口超車南韓。財政部官員分析,半導體產業數10年磨劍搭上AI浪潮,造就出口佳績。

財政部今天公布8月出口584.9億美元,寫下歷年單月新高,年增34.1%,超乎預期,連續22個月正成長;前8月總出口3984.3億美元,年增29.2%。
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,今年以來出口表現相當亮眼,5月以來呈現步步高升,8月更是帶來大驚奇,連續4個月改寫單月新高,且是在去年同期基期已墊高情況下。
她指出,儘管美國對等關稅8月初步定案,提前拉貨潮有退燒,8月出口仍交出優異成績單,其中高效能運算、人工智慧運用引爆商機熱度遠優於預期;同時,國際品牌消費性電子產品進入新品備貨旺季,亦挹注出口。
值得注意得是,8月更為史上首次單月出口超過南韓,蔡美娜表示,台灣過去4年平均每一年出口比南韓少2000億美元,換算每月少約171億美元,但今年以來台韓出口呈現「一強一弱」,雙方差距急速縮小,8月大逆轉,南韓出口降至584億美元,首度落後台灣,相差0.9億美元。
至於此現象是否會成為常態,蔡美娜強調,重點不在必然或偶然,「能有此表現是很有意義的訊息」,背後代表半導體產業數10年磨劍加上AI浪潮興起,趁大勢飛升,造就出口表現。而南韓出口結構較為分散,除半導體外,還有造船、面板、手機、化學品、鋼鐵、汽車等,受中國產能過剩等挑戰,獲利表現失色許多。
主要貨品方面,蔡美娜指出,8月呈現「5升6降」,分化格局延續,仍以電子資通產品表現獨占鰲頭。其中,資通與視聽產品8月出口金額為233.6億美元,年增79.9%,創歷年單月第2高,主因AI運用相關顯卡、電腦零附件、伺服器出貨維持高速成長;資通與視聽產品前8月累積出口規模更達1495億美元,提前刷新歷年全年紀錄。
至於電子零組件,因新進製成晶片需求強勁,8月出口首度突破200億美元、來到203.9億美元,年增率達34.6%,兩者合計年增率高達55.5%,相較之下傳產衰退,平均減幅4.8%。
從統計顯示,對等關稅影響似有限,蔡美娜表示,對等關稅影響侷限在傳產獲利,8月對美出口84%都是電子資通訊,傳產僅16%;進一步來看,8月傳產獲利年減9.6%、金額減少3.3億美元,是過去18個月以來最大減幅,但這也不完全是因對等關稅,還存在產能過剩等因素。
蔡美娜補充,根據行政院委託智庫研究,對等關稅20%並排除232條款項目,影響幅度約2.7至3.3%,以金額來看影響不到5億美元。
觀察8月進口概況,蔡美娜表示,8月進口額416.6億美元,為歷年單月第3高,年增29.7%,主要反映科技產業鏈國際分工運作、出口衍生原物料需求及半導體設備等採購動能強勁。
(中央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