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青安鬆綁效應!央行不動產放款管控仍嚴 年輕人「看得到、吃不到」背後2原因

發布時間:2025/09/10 12:19:40
更新時間:2025/09/10 12:19:40
FaceBookcopyLinkLine

撰文‧梁任瑋

新青安貸款被排除在《銀行法》第72條之2「限貸30%以下」規範之外,外界期待可為近期低迷的房市,注入一劑強心針,但不動產業界卻持保留態度。



新青安鬆綁效應!央行不動產放款管控仍嚴    年輕人「看得到、吃不到」背後2原因
央行不動產放款管控仍嚴 新青安「看得到、吃不到」(圖/民視財經網)

 行政院9月4日拍板,將新青安貸款排除在《銀行法》第72條之2「限貸30%以下」規範之外。消息一出,不少房仲、代銷業者樂觀認為,銀行房貸的水龍頭再開,將可減緩近期民眾申貸排撥房貸困難的情況,為近期成交低迷的房市注入一劑強心針。但,事實果真如此嗎?

《銀行法》第72條之2規定,銀行不動產放款不得超過存款及金融債券發售額總和的三成。而據金管會日前於行政院院會的報告資料,新青安貸款自2023年8月推動至今年7月,累計核貸約13萬戶、9994億元,其中73%借款人不到40歲,「有效協助青壯年族群購屋安居」,但公股行庫也因配合政策,導致不動產放款逼近法規臨界點,牽制行庫核貸意願,並影響自住及首購需求。

為此,行政院遂決定將新申辦的新青安貸款排除法規限制之外,金管會並於9月4日發布解釋令,表示9月1日起新撥款的新青安貸款不計入《銀行法》相關計算。此令一出,固然引發部分人士質疑「行政命令凌駕法律」,或者憂心炒房風氣再起;但即使撇開這些爭議不談,新規對於房貸的鬆綁效應,恐怕也不如外界第一時間的想像樂觀。

新青安鬆綁效應!央行不動產放款管控仍嚴    年輕人「看得到、吃不到」背後2原因


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   央行仍不打算鬆綁

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點出,行政院鬆綁《銀行法》第72條之2的政策,恐怕得面對兩個「緊箍咒」。首先,就是中央銀行對於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」的控管要求。

央行計算的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,是指銀行對購置住宅、房屋修繕與建築貸款占總放款的比率。20年央行推出近年來首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打炒房時,所持的重要理由之一,就是當時銀行整體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達到35.9%,距離歷史高點僅剩兩個百分點。

根據資料,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去年首季達到37.6%,隨後雖緩步下滑,但至今年7月仍達36.7%。以此數據來看,央行對銀行放款過度集中於不動產的憂心,恐怕還不到鬆懈時刻。

事實上,行政院宣布新青安貸款不計入《銀行法》第72條之2計算後,央行也立即表態,指出此次政策放寬「不影響央行對金融機構貸款的自主管理」,並強調,央行對於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的計算,「沒有所謂『是否排除新青安』的問題。」

關於央行對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的計算堅持,近來另有一例值得參考,即是外界質疑央行對銀行的相關管理,似乎也影響都更危老這項政府政策,對此央行雖表示,選擇性信用管制未限制包含都更危老在內的各種政策貸款,但也強調,「若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排除都更危老重建貸款,恐有失本行觀測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之用意。」

無論如何,央行目前的表態,已被外界解讀為「尚不打算鬆綁不動產貸款管理」,而央行態度的影響力,從土地銀行的說法更能清楚感受。

土地銀行並非一般商業銀行,不受《銀行法》第72條之2限制,即使如此,該行日前在針對行政院新規定的回應仍然指出,若央行的不動產集中度管制等規範未能放寬,「對土銀來說,不會增加新的房貸承作量。」

「坦白說,如果中央銀行不點頭、不調整這項規定,行政院這項政策恐怕會淪為口號。」陳碧源認為。

每月房貸不能超過收入一半   年輕人恐看得到吃不到

 在陳碧源眼中,另一個令新政效應打折的緊箍咒,是公股銀行對房貸戶授信評估的「貸款收支比」原則。他解釋,現階段公股行庫在評估房貸授信時,多會以「貸款收支比」達到二倍為基本標準,也就是每月房貸支出不能超過借款者每月收入的一半。他認為,即使行政院給了公股行庫更多資金釋出空間,但除非公股行庫的「老闆」財政部能要求銀行調降收支比,「否則,多數年輕人恐怕還是『看得到、吃不到』。」

一位公股行庫主管也說,銀行審核房貸的條件,包括房屋的資產價值與狀態,以及申請人的年齡、職業、收入穩定性、信用與負債狀況等,還有貸款的用途及房屋地段等綜合因素,在目前資金緊縮的大環境底下,新青安貸款戶不見得會是銀行房貸核准的首要對象。

事實上,金管會透過法規調整擴大公股行庫的新青安貸款量能,但也強調「並非鼓勵民眾購屋」,仍要求行庫嚴謹審核房貸授信。而此番調整能否達到「緩解申貸等待期,保障自住者申貸權益」的目的,也還待觀察。

(閱讀全文…https://btoday.cc/84msgs)

延伸閱讀

 漢唐(2404)從60元抱到1200元,孝媳神操作!孫慶龍少賺1億元慘痛教訓,點名下一檔潛力股是它,已默默買進400多萬

只花一年消除中度脂肪肝!不是運動,她60歲「改變一個習慣」狂瘦10公斤,醫師驚「肝臟顏色變深了」
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