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寶50週年盛典 光雲共舞.波動未來 藝術饗宴

發布時間:2025/09/14 17:19:38
更新時間:2025/09/14 17:19:38
FaceBookcopyLinkLine

財經中心/綜合報導

光寶科技(2301)今年欣逢五十週年,特別邀請雲門舞集重新演繹其五十週年經典作品《波》,於9月13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盛大登場,以《光寶舞時.雲門藝術饗宴:光雲共舞.波動未來》為主題,由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編舞,融合AI科技與現代舞,透過光影、舞蹈與科技的交織,象徵左腦與右腦的歷史交會,科技與人文在新時代的深度共振,也見證光寶與雲門在各自領域,半世紀的積累與創新。雙方創辦人光寶科技創辦人宋恭源、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;與承繼使命的新一代—光寶科技董事長宋明峰、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都親臨現場,共同向這場結合科技與藝術的對話致敬。


光寶50週年盛典    光雲共舞.波動未來     藝術饗宴
光寶創辦人邀請多年好友林懷民雲門舞集 演出光寶50周年慶典(圖/光寶提供)

光寶科技董事長宋明峰表示:「光寶自1975年從中和一間小公寓起步,從一顆小零件出發,橫跨光電、電源管理、網通、車用,邁向AI與能源轉型,始終以敏捷的節奏與堅定的信念,跨越每一世代的技術浪潮,迎向挑戰與突破。我們這次邀請雲門演出,融合AI與現代舞,並帶入現場群眾的互動,希望能傳遞科技不只是效率與速度,更是人與人、人與環境之間的連結與共鳴。這是光寶親手打造的第一個五十年;下一個五十,我們將持續以初心與熱情,在變動中敏捷前行。」

半世紀的積累:從台灣出發,邁向世界舞台

光寶創辦人宋恭源與雲門創辦人林懷民為多年摯友,分別代表科技與藝術創新突破的典範,猶如左腦與右腦的對話。兩者皆於1970年代創立,當時台灣正值轉型之際,產業與文化皆在挑戰中孕育新生。光寶於1975年成立,開啟台灣LED光電研發與製造之先河,並於1983年成為台灣第一家電子類股上市公司;1973年,林懷民老師創立雲門舞集,率先在台灣創建第一個當代舞團,奠定台灣現代舞發展基礎。五十年來,光寶與雲門分別在科技與藝術領域深耕,憑藉堅韌精神,根植本土、走向國際。此次合作不僅是科技結合藝術的演出,更是跨越半世紀的深厚情誼與價值交會。

光寶50週年盛典    光雲共舞.波動未來     藝術饗宴
光寶50周年 邀請雲門舞集演出(圖/光寶提供)


原生樟樹:象徵在地的堅韌與永續;光寶藝「樹」:串連歷史與未來

2008年雲門排練場因火災重建之際,光寶創辦人宋恭源捐贈台灣原生種樹木,其中象徵韌性的台灣原生種樟樹,寓意如同文化精神的根基,耐風抗旱,這些與環境共同演化的樹種,不僅象徵文化的韌性與永續,也深植於雲門的土地與精神之中。也呼應光寶與雲門以台灣為起點,枝繁葉茂邁向國際的軌跡,享譽全球。正如台灣原生種,無懼挑戰、跨越界限。在五十週年慶典會場中,光寶特別設置「光寶藝樹」藝術裝置,以藝「樹」連結半世紀的積累與未來的展望,象徵科技與人文的共振,正如這場結合AI與舞蹈的演出,既回應歷史,也開啟未來。

超越慶典,延續科技與文化的漣漪

本次演出舞作《波》,為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2023年代表作。鄭宗龍擅長結合聲音與肢體語言,致力於打破舞蹈與當代語境的界線。《波》特別與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合作,將AI科技融入舞作之中,使舞者的身體動能與科技互動產生共振,象徵人與科技、理性與感性的交融與對話。

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分享:「《波》想探索能量如何在人們之間振盪與傳遞。透過舞者的律動,將看不見的能量串聯起舞者與觀眾,在同一個場域共振與回響。面對全球動盪,我們如同身處一股無形卻強大的波裡,每個行動都可能引發連鎖效應。因此,AI入舞的意義不是取代人,而是協助把這些看不見的「波」可視化、具象化,讓舞者的肢體動作化為光與影、節奏與律動,打開身體與科技共鳴的新視角,為觀眾提供了另一種觀看的方式、一段新的可能。」

在這個特別的慶典夜晚,光寶多年來的重要夥伴齊聚一堂,來自商界、財經、學術、藝術與媒體等各界嘉賓冠蓋雲集共同觀賞與祝賀。光寶也藉此向一路相伴的夥伴們致上最誠摯的感謝,因為有這些夥伴的支持,光寶才能在五十年來持續向前。五十年是一個里程碑,更是邁向百年的新起點。光寶與雲門舞集的攜手,不僅是對過去的致敬,更展現對未來的信念。當電源成為今日的AI心臟、遇上當代舞蹈;當LED光芒與身體律動交織,演算法與傳統記憶相遇—這不只是一場企業慶典,更是兩個根植台灣、放眼世界的品牌精神交會,繼續挺立於世界舞台綻放光彩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