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提「台灣地位未定」74年前就敲定!專家揭「1關鍵」蔣中正早妥協接受

發布時間:2025/09/17 09:48:23
更新時間:2025/09/17 09:48:23
FaceBookcopyLinkLine

政治中心/于士宸報導

美國在台協會(AIT)日前拋出「台灣地位未定論」,直指中國刻意曲解二戰文件,企圖孤立台灣並限制其他國家與台灣的主權互動,引發熱議,不僅中國爆氣,國民黨也跟著跳腳指責。對此,政治評論員汪浩指出,「台灣地位未定」早在74年前已有定論,甚至連時任領導人蔣中正都接受「台灣地位未定」的歷史背景。

美提「台灣地位未定」74年前就敲定!專家揭「1關鍵」蔣中正早妥協接受
政治評論員汪浩指出,早在74年前,蔣中正(右)就接受「台灣地位未定」的歷史背景了。(示意圖/翻攝自Pexels、翻攝自汪浩臉書)


美提「台灣地位未定」74年前就敲定!專家揭「1關鍵」蔣中正早妥協接受
汪浩指出,蔣中正當年接受「台灣地位未定」並非不重視主權,而是基於現實外交下的妥協。(圖/翻攝自汪浩臉書)


政治評論員汪浩昨日(16)在臉書發文指出,「『台灣地位未定論』源自二戰後的《舊金山和約》安排。雖然《開羅宣言》、《波茨坦公告》曾提及台灣『歸還中華民國』,但這些只是政治宣言,不具備法律效力。真正具法律約束力的,是1951年的《舊金山和約》以及1952年的《日華和約》,但兩者均只寫下『日本放棄對台灣澎湖的一切權利』,卻未明文將台灣主權歸屬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。這種刻意模糊,使『台灣地位未定論』成為國際法的重要基礎」。


對於當年蔣中正接受這樣的安排,汪浩指出,蔣中正當年接受「台灣地位未定」並非不重視主權,而是現實外交下的妥協。韓戰爆發後,美國基於冷戰戰略,刻意維持台灣地位的模糊性,不願在條約明文確認台灣歸屬,以避免淪為中國內政問題。雖然蔣希望和約能確認中華民國主權,但外交幕僚顧維鈞、葉公超提醒,若強求明定,恐引起美英反對,甚至削弱美國的安全承諾。最終蔣選擇接受未明定的文字,以換取美國在安全與外交上的支持。汪浩強調,這種戰略忍耐,反而在國際法上留下迴旋空間,讓台灣既不屬於中共,也未被明確劃歸中華民國,形成「未決狀態」,為後續「主權在民」的論述奠下基礎。


汪浩進一步指出,這種戰略忍耐反而為台灣留下迴旋空間。國際法上,台灣既未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,也未正式劃歸中華民國,而是處於未決狀態,這為「主權在民」論述提供基礎,也削弱中共將台灣問題簡化為「中國內政」的正當性。他強調,美國此次透過AIT聲明重提《開羅宣言》、《舊金山和約》未決定台灣最終地位,正與蔣當年選擇呼應。對美國而言,「台灣地位未定」能阻止中共壟斷國際輿論,並保留戰略空間。汪浩直言,這不只是歷史遺緒,而是今日外交戰略的延續,凸顯台灣地位既是挑戰也是契機,關鍵在於政府與人民如何轉化為「主權在民」的現代理念。

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