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利蟑螂囂張勒索 驚醒台廠防禦意識!台積電、日月光...科技大咖抱團組LOT

發布時間:2025/09/17 12:12:05
更新時間:2025/09/17 12:12:05
FaceBookcopyLinkLine

撰文‧譚偉晟

 近年來,專利成為部分集團興訟索賠的武器,且狀況漸趨頻繁。專利訴訟的威脅,促使台灣兩大半導體巨頭與眾多科技業者,在工研院號召下成立防禦聯盟。9月下旬,由台積電登高一呼,日月光、工研院等產學巨頭紛紛響應的LOT(License on Transfer)產業聯盟(以下稱LOT聯盟),即將正式啟動運作,用意是讓加入聯盟的公司,能共同攜手對抗新型態的專利訴訟威脅。

專利蟑螂囂張勒索   驚醒台廠防禦意識!台積電、日月光...科技大咖抱團組LOT
科技大咖抱團組LOT 築起智財護城河(圖/工研院提供)

9月15日,台積電副法務長、智慧財產處律師陳碧莉,在工研院舉行的「創新週」活動上,解釋LOT的概念就是「兩家公司的專利沒有相互授權,平時可以彼此互告專利侵權;但只要有專利蟑螂對任何聯盟會員提告,被告就會自動獲得聯盟內其他會員持有的專利。」

在滿是圖表的簡報上,陳碧莉不忘置入一張卡通蟑螂圖案,要讓聽眾對這項新威脅留下深刻印象。「專利蟑螂,學名有NPE、PAE、PHC,他們的商業模式就是買專利,然後靠訴訟把專利貨幣化。」她說

對台積電而言,LOT的概念並不陌生。陳碧莉舉例,過去台積電與英特爾曾達成LOT協議,「當時我們有約6萬個專利,英特爾有超過7萬多個。」簽訂LOT協議後,英特爾不久即與某個NPE進行專利交易;在交易完成後,NPE開始拿著手上的英特爾專利,對三星等其他半導體公司提起訴訟索賠,僅台積電因為LOT協議,得以毫髮無傷。

概念萌芽  源於國際大廠進逼


但對台灣多數業者而言,LOT仍屬相對陌生的概念,這也是台積電、工研院、全國工業總會(以下稱工總)從去年著手規畫、今年6月成立LOT聯盟的主因。

「工總10萬多家公司會員,很多甚至沒有發明型專利,加入聯盟可以讓廠商截長補短,讓投入的研發能夠被保護。」工總祕書長呂正華話說得懇切,因為一路從工業局到工總,他的職責都在協助產業發展,但發現多數台廠對於專利的重視度仍顯不足。

這回能邀集台積電、日月光、工總等產業要角參與聯盟的關鍵人物,是工研院法務長王鵬瑜。

時間回到2022年12月,當時台灣眾多電子代工廠、網通業者,陸續收到來自一家國際大廠的通知,預告將針對專利收取權利金。

「我印象很深刻,那是農曆年前夕,國際大廠通知台廠『兩個月內不準備好簽約支付上萬件的標準必要專利(SEP)權利金』,就要提告。」王鵬瑜回憶,那是工研院與工總攜手的起點。

「當時的電電公會(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)副理事長許介立,找上工研院,請我們去幫廠商做分析。」王鵬瑜指出,工研院團隊還陪著廠商交涉,「坦白講,當初沒有想到國際大廠主張SEP的力道與時間,會來得如此又急又快。」直到今日,不少台廠仍在交涉階段。

這段經歷,也讓王鵬瑜在發展專利資產活化時,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台灣廠商面對的專利訴訟威脅。「專利蟑螂橫行,已經造成台廠營運風險,增加人力、時間與金錢等成本負擔。」他表示,直到2024年探詢台灣產業狀況,才真正從各公司法務長口中,得知專利蟑螂日益猖獗。

業界痛點  資金淪為訴訟花費

對於專利蟑螂,陳碧莉感觸很深。「台積電從去年下半年以來,幾乎都在跟專利蟑螂做訴訟。」她提著圖表分析,2012年以後、台積電的專利訴訟案件數一路上升,如今上升斜率超過45度,說明專利蟑螂氾濫。「資金不投新創、改為投資專利蟑螂,保險公司也加入專利蟑螂產業鏈,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時代。」她感嘆。

以力成科技這家半導體公司為例,過去十五年間就數次遭遇「美國NPE惡意主張專利侵權的不當商業騷擾案」。力成說明,由於NPE發動的訴訟幾乎都在美國,「對興訟者是一項低成本、高報酬的商業行為;但對台灣廠商來說,赴美抗辯所需要的人力、時間與律師費,都極為可觀。」

工總智慧財產權委員會執行祕書林富傑補充,目前全球各地進行的專利侵權訴訟,有七成是NPE發起,且近年來NPE還進一步集團化。因應專利蟑螂威脅,王鵬瑜去年6月在與科技業法務長們的一場聚會中,分享專利防禦聯盟的概念,當場獲得台積電、日月光與眾多科技公司認可。

只不過,看似對廠商有利的專利防禦聯盟,實際推行卻是困難重重。「業者之間可能有競爭關係,有些可能還互相告過。」王鵬瑜直言,也不乏業者想把專利賣給NPE,若加入專利防禦聯盟,就做不成這筆生意。

專利蟑螂囂張勒索   驚醒台廠防禦意識!台積電、日月光...科技大咖抱團組LOT


另一方面,部分企業對於加入LOT聯盟,得支付一筆會員費,也有成本顧慮。

為了說服業者,王鵬瑜端出「保險」概念,他舉例有些業者做通訊技術,但沒有硬體相關專利,透過加入聯盟、整合其他公司專利後,面對專利蟑螂的侵權訴訟,就能擁有軟硬體整合,且更完整的專利,與之對抗。

通訊廠商智易科技就表示,加入LOT聯盟能「以較低的成本,集體降低來自其他聯盟成員專利(特別是落入NPE手中)的法律風險,節省防禦成本」。當業者建立起足夠的防禦,即能專注於研發,並且保障創新成果。

陳碧莉也分享,估算投入專利防禦的所有花費,包含競爭同業專利檢索、監控專利蟑螂動態、申請自有專利布局等,「現在我們(智慧財產處)的花費,占營收的比例創歷史新低,況且用這麼低比例的錢,就能捍衛公司在全球營運活動的自由。」

策略盤算  保護6G新技術

除了成立LOT聯盟、攜手防禦專利蟑螂威脅,現在台灣資通訊業界出現一股需要更積極投入先進技術專利的呼聲,尤其是6G這類尚在發展、專利還未被國際大廠壟斷的尖端科技領域。

「因為,5G已經有太多SEP被中國拿走了,6G可能會延續這個狀況。」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副主任蔡育霖指出,根據智權機構Patently 2025年發表的報告,中國在全球5G領域的SEP中,占比高達40.8%,居於第一,而華為更是全球業者中,手握專利數量第一的領先者。

在前瞻通訊領域缺少專利,蔡育霖認為這會使台灣業者面對華為等國際專利強權時,愈來愈難以招架,「像之前仁寶被告(專利侵權),很多人這才發現原來代工廠也會被告。」目前在台灣,除工研院外,僅有聯發科、中華電信在6G領域有相對積極的投入。

「台灣業者如果沒有花時間去關注,很可能付授權費時,連漏掉什麼專利都不清楚。」蔡育霖指出,即使多數廠商沒有能力自行研發專利,至少可以做到積極參與3GPP等全球行動通訊系統標準制定會議,透過取得會籍出席會議,一方面能了解技術標準進展趨勢,並替台灣拿下更多話語權,不然至少在投票時,也可發揮影響力。

為了布局6G技術的專利優勢,中華電信採用獎勵制度,鼓勵「研發同仁深入高價值專利研發」,並評估配合國外業務發展,在主要市場或生產國,提前進行國外專利布局。此外,中華電信提到除了成立聯盟、合作對抗專利蟑螂,企業也可考慮設立專利防禦基金,專門用於應對專利侵權訴訟的風險。

「我們現在面對的,是追求金錢遊戲的專利蟑螂,這是現實面貌。」陳碧莉強調,台灣業者必須靠聯合作戰,用LOT共同對抗,「科技公司的專利是為創新、讓公司成功,而不是助長專利蟑螂,我們希望NPE現象可被遏止。」

(閱讀全文…https://btoday.cc/85fgj7)

延伸閱讀

 夫妻贈與免稅」為何老公送她千萬被課遺產稅?「忽略1事」誤會大了…律師:這些贈與都要繳稅


光寶科靠AI碳盤查揪出「隱形碳排關鍵」!亞馬遜助企業減碳88%,AI將如何改變產業減碳策略?


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