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主重生的隱形冠軍 吸引日本電裝、陶氏化學合作 韋僑深耕RFID變身AI的眼耳

發布時間:2025/09/18 16:01:39
更新時間:2025/09/18 16:46:17
FaceBookcopyLinkLine

圖、文/財訊雙週刊

台中大里韋僑科技自財務危機中浴火重生,憑藉天線設計、材料封裝與自製機台實力,成功吸引日本電裝、陶氏化學等國際大廠紛紛上門合作,躍升為全球少數具備全方位能力RFID專業廠商。

易主重生的隱形冠軍 吸引日本電裝、陶氏化學合作 韋僑深耕RFID變身AI的眼耳
韋僑深耕RFID變身AI的眼耳(圖/財訊提供)

當一件跨國貨物,被貼上最新的RFID(無線射頻辨識)半主動型標籤,會產生變化?

這款標籤藉由成本已降至甜蜜點的鋁蝕刻天線技術搭配薄膜電池,能整合溫溼度感測器與藍牙低功耗(BLE)晶片,可以隨時透過物聯網上線,不僅可以即時查詢貨物在哪裡?每段運送是否都符合溫控要求?還能同步掌握運輸過程中的完整資訊,並結合動態地圖隨時算出最快抵達路線。

另一端,在急診室裡,醫護人員拆開國際醫材大廠Stryker的止血紗布,裡面同樣隱藏RFID。每片紗布的出入庫、使用數量,乃至於保存環境中的溫溼度,都能被即時記錄,避免醫材因保存不當失效,或因手術中遺留在體內而造成醫療疏失。這些數據即時回傳醫院系統,不僅讓庫存管理更精準,也確保病患安全。

隱形標籤 翻轉物流、醫療

根據《財訊》雙週刊報導,這些跨時代產品的幕後推手,是低調隱身在台中大里仁化工業區的韋僑科技。韋僑科技總經理江鴻佑解釋,RFID是一種無線感應技術,只要靠近讀取器,就能透過無線電波完成資料讀寫,由於標籤體積可極小化,所以能直接貼在物品上,用於追蹤與辨識。江鴻佑推動了一場場RFID的「隱形革命」。

目前RFID應用範疇涵蓋廣泛,從半導體產線的工序編碼、降低製程錯誤率,到礦業採集與地底白蟻防治系統;從內建於跑步機的控制模組,到血糖機原廠試紙的耗材控管;因此包括美敦力、默克、羅氏、西門子、日本電裝株式會社,甚至陶氏化學等世界級大廠都是主要客戶。

許多高難度特殊專案成型,讓恩智浦、意法等晶片大廠驚豔,引薦推銷成案,江鴻佑分析,韋僑有3大優勢:首先,天線設計:RFID本質是將資料載於無線電波,若天線設計不佳,讀取距離與穩定性便大打折扣。韋僑能針對金屬干擾、高酸鹼或高溫環境,設計出仍能穩定傳輸的天線。第2,材料封裝:在醫療與工業應用中,RFID須承受動輒兩百度高溫或強酸鹼環境。韋僑透過射出封裝,將IC與天線完整包覆,兼顧耐用與訊號表現。第3,自製量產機台:不同於仰賴外部供應的同業,韋僑自研生產設備,確保客製化需求可快速轉化為產線方案,也能降低良率風險。

「不少品牌客戶都是先拋出痛點,找我們一起研究,往往需要花上2、3年不斷實驗,最後才能打造出領先市場的獨家產品。這些新應用產品不僅技術門檻高、售價高、毛利也比較好,就算是被美國增加第一波10%關稅,客戶還是1通議價電話都沒有,反而催著我們加快出貨。」江鴻佑表示。

《財訊》披露,業內人士分析,韋僑是全球少有的一條龍客製化RFID業者,從設計天線到設計設備都自己來,挾著台灣供應鏈的優勢,可以快速反應市場需求,「江總認為拚量大不是韋僑的優勢,不如抓緊高毛利客戶,而且韋僑機器設備都是自研,外面買不到,客戶怎麼轉單?」

從救援到主導 3年虧轉盈

聽江鴻佑談起RFID的應用,總像在描述一幕幕電影情節:從技術突破到現場案例,他總能細細道來。但其實韋僑並非他創立,而是去「救火」的。韋僑成立於1999年,2004年就取代法國廠商,成為悠遊卡最大供應商,單年生產超過600萬張,風光一時。但隨著產品線過度集中於卡式RFID,加上過於倚賴技術、忽略管理,公司逐漸陷入財務危機,最嚴重時燒掉一半資本額,每股淨值跌到僅剩5元。

出身台中望族的江鴻佑,擁有美國南加州大學電機工程碩士學位。返台後,他原本在家族電腦連接線與連接器事業工作,同時也經營家族創投。因看好RFID,他主導投資韋僑,最後卻不得不親自下場救火。2007年,在大股東希華晶體董事長曾頴堂接任董事長後,他也走上前台,擔任總經理,正式開啟轉型。

上任後,他導入ERP系統、財務控管與產線標準化,建立公司應有的管理制度。同時,他積極帶隊參加國際展會,將RFID打造成更多元的形式:不只卡片,還能設計成手環、鈕釦、貼紙。這些努力讓韋僑逐步擺脫單一產品的依賴,獲利在3年內轉虧為盈。2015年,公司順利上櫃,同年江鴻佑更獲頒中華民國青年創業楷模。

利機執行長張宏基分享與韋僑合作的經驗時,特別提到江鴻佑低調、務實的特質,且始終抱持「台灣業者要一起聯盟共好」的信念。

由於韋僑在服務眾多國際大客戶的客製化過程中,常常需要使用導電膠,過去大多依賴進口,成本高昂。而利機自產銀漿,可作為導電膠材料,江鴻佑便主動提出合作,希望能用台灣在地技術取代進口。兩年多來,雙方嘗試失敗不下數十次,但江鴻佑從未放棄。他每次檢討都以理性態度與團隊溝通,冷靜拆解問題、找出解方,展現出難能可貴的高EQ。最終,雙方成功研發出一款比國外產品便宜數倍的導電膠,並順利通過客戶認證。目前更已著手推進第2代優化版本。

法人指出,RFID產品可分為標籤、讀取器、軟體以及服務四大類,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市場調查,全球RFID市場2023年規模為246.3億美元,預計2030年將達463.5億美元,年複合成長率達9.41%。其中,醫療領域成長最快,成長率高達17.7%,因應藥品防偽、遠距醫療、醫材追蹤的需求爆發。

易主重生的隱形冠軍 吸引日本電裝、陶氏化學合作 韋僑深耕RFID變身AI的眼耳
韋僑客製化RFID吸引國際廠商上門合作(圖/奇摩股市)


擴大應用 搶攻AI新藍海

《財訊》雙週刊也發現,18年來,江鴻佑不僅穩住了韋僑的營運,更積極將版圖拓展至國際舞台。2024年,他促成RAIN RFID NFC Forum這兩大推廣無線技術標準的國際組織,首度在台中合辦盛會。前者專注於推廣超高頻(UHF)RFID,後者則致力於近距離無線通訊(NFC)的應用,會議吸引上百家國際廠商與專業人士共襄盛舉。緊接著,2025年韋僑也將與日本電裝合辦論壇,進一步深耕日本市場。這一連串布局,無疑彰顯了韋僑在全球RFID生態系中的關鍵地位。

江鴻佑興奮直言:「未來的RFID不只是追蹤工具,而是AIoT的數據入口。在5G、6G與邊緣運算的普及下,RFID就是AI的眼睛與耳朵。如果有更多的即時數據,AI就能創造更多可能。」


為了提前布局市場爆發,韋僑於2023年落成新廠,產能擴大1倍,將原先分散在大里的4個廠區集中管理,效率大幅提升。公司甚至為員工打造明亮舒適的餐廳,由中央廚房每日進貨新鮮食材;更將舊廠的土地公請到新廠,給祂一個日式風格居所,象徵傳承與新生。從一家瀕臨危機的公司,到今日全球RFID產業的重要利基供應商,韋僑科技的故事,正是台灣隱形冠軍的經典縮影。…(本文出自《財訊》雙週刊746期


延伸閱讀:        

比亞迪市值4個月蒸發450億美元 內捲中求生存、中國電動車搶攻歐洲市場

台積電喊單掀PLP狂潮!天虹4個月完成310mm*310mm設備 年底拚營收貢

明星高中校長華麗轉身 攜手夫婿再創新代高峰!黃芳芷成興櫃股后幕後推手

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