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新聞/美政府關門大吉!BBC預測打破僵局「4劇本」 最糟恐兩敗俱傷

發布時間:2025/10/02 07:21:43
更新時間:2025/10/02 07:21:43
FaceBookcopyLinkLine

即時中心/林耿郁報導

美國參議院未通過臨時支出法案,聯邦政府7年來首次大規模停擺;與歷來關門一樣,這場政治僵局終究會有落幕的一天,可能是幾天,也可能拖上數週,直到政治壓力與民怨累積,一方被迫退讓為止。BBC分析,接下來將有四種可能的發展情境。

快新聞/美政府關門大吉!BBC預測打破僵局「4劇本」 最糟恐兩敗俱傷
由於美國政府關門,國會山莊圖書館也閉館休息。(圖/美聯社提供)

1. 民主黨個別跑票

週二的表決中,44名民主黨參議員,以及共和黨參議員保羅投下反對票,導致共和黨提案遭否決。不過,仍有2名民主黨議員、1名獨立參議員倒向共和黨。其中最令人矚目的,是來自內華達州的卡瑟琳.柯特茲.馬斯托(Catherine Cortez Masto)。

由於川普2024年在內華達州獲勝。因此尋求連任的馬斯托「跑票」,凸顯「搖擺州」民主黨參議員的壓力。若再有5名民主黨人倒戈,關門即可結束─無論黨內主流意願如何。

2. 民主黨退讓

即使民主黨暫時維持團結,隨著停擺延長,壓力終將加大。首先受苦的是政府雇員,他們是民主黨的重要支持者,且將因此立即面臨薪水延遲與裁員風險。一般民眾也會因服務中斷與經濟衝擊而受影響。

歷來多數情況下,發動關門並提出政策要求的一方,往往被輿論討伐。若民主黨意識到「抗爭責任」已盡,可能選擇止損,鳴金收兵。雖然可能未獲實質成果,但至少凸顯了健保補貼即將到期、共和黨削減窮人醫療的爭議,為未來政治攻防留下後手。

3. 共和黨讓步

目前共和黨自認佔據優勢,並考慮加大民主黨痛感,但也可能誤判形勢。過去多次關門由共和黨主導,這次公眾可能仍習慣性將責任歸咎於他們。若共和黨在削減開支過度激進,最終可能反而被迫退讓。

可能的讓步是同意延長健保補貼;這對低收入共和黨選民同樣有益,甚至可避免在明(2026)年期中選舉被民主黨針對性打擊。雖然共和黨口頭上堅稱不與「政治綁架犯」談判,但在激烈言辭背後,仍存在妥協空間。

4. 僵局持續 兩敗俱傷

目前雙方交鋒火力激烈:川普在網路上分享侮辱性、甚至摻雜粗話的AI生成影片攻擊在野黨;民主黨則以川普與愛潑斯坦的照片反擊,聲稱將「長期抗戰」。上一次2018年底的創紀錄的關門持續了35天,最終因航空交通幾近癱瘓才被迫終止,且當時政府還只是「部分關門」,但本次是全面停擺,後果可能更加難以預料。

BBC總結,若僵局久拖,最終誰都討不到便宜,因為民怨將由兩大黨共同承擔。兩黨現任者都可能在選票上遭到懲罰,美國民眾也將對政治現狀更為不滿,為下一波聲稱要「徹底顛覆體制」的新政客鋪路;屆時可能會出現獨立在兩大黨之外的「第三勢力」,撼動原本的政治格局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