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新聞/弄巧成拙?川普關稅大刀亂揮 各國加速簽訂「無美國」貿易協定

發布時間:2025/10/02 07:45:22
更新時間:2025/10/02 07:45:22
FaceBookcopyLinkLine

即時中心/林耿郁報導

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,不斷揮舞關稅大刀,許多往昔的盟友國家都身受其害:如今各國紛紛重啟原本停滯的自由貿易談判紛,沒有美國的新經貿盟約正在隱然成形,以分散「受制於人」的危險。

快新聞/弄巧成拙?川普關稅大刀亂揮 各國加速簽訂「無美國」貿易協定
南韓抗議群眾高舉「停止投資,反對聯盟」等標語,表達對美國不滿。(圖/美聯社提供)

弄巧成拙?路透社報導,自川普重返白宮以來,歐盟已與南美共同市場(Mercosur)、墨西哥及印尼等多個經濟體,分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,並計畫在年底前,與正被美國50%關稅制裁的印度完成協議。

不只歐盟,南美Mercosur也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達成協議,同時重啟自2021年起與加拿大停滯的經貿談判;印度、紐西蘭雙方也在停頓10年後重啟會談;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更在今年1月份,一天內與三個不同的經濟體簽下經貿協定。

布魯塞爾明言,這些新聯盟是對美方「不合理」課徵歐盟商品15%關稅的回應,同時也是因應中國出口過剩,及對關鍵礦產出口限制的一項反制,確保歐洲能源轉型能取得足夠的資源。

尋找「美國以外」新市場

歐盟貿易事務專員謝夫喬維奇(Maros Sefcovic)在歐洲議會強調,美國雖占歐盟貿易額的17%,但「還有83%」需要尋找其他商業夥伴。川普的舉措意外促使先前抗拒開放市場的國家,如印度、法國等態度轉趨軟化,逐漸尋求與更多國家結盟。。

世貿組織(WTO)秘書長伊維拉(Ngozi Okonjo-Iweala)表示,只要協議符合WTO規則,越多國際間的彼此協定「有助分散貿易風險」:有分析師認為,川普的侵略性操作,恐怕意外導致各國加速「去美國化」,甚至在未來導致美元體系的式微。

誰來買單問題仍大

不過,也有專家提醒挑戰艱鉅。畢竟歐盟、日本等大型經濟體,本身多為貿易順差一方,缺乏足夠的「買方」付錢買單;而美國長年擔任全球「買方」,承擔約一半的貿易逆差,是推動國際出口需求的大金主。

歐洲改革中心(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)首席經濟學家托爾多爾(Sander Tordoir)認為,對歐盟體量而言,全球其他市場規模仍不足,唯一能抵銷美國與中國的經濟體是歐洲自身。若歐洲無法刺激內需,就只能「面對停滯」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