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獲鴻海投資君曜員工不過30人、年營收不到10億...靠手機維修成為「橋接龍頭」
撰文‧王子承
君曜科技靠自行研發的手機螢幕橋接晶片,成為橋接晶片供應商龍頭。證明以靈活的小團隊、貼近市場的策略,在競爭激烈的驅動IC市場,也可以找到一片天。

一家員工不過30人、年營收從未達到10億元的IC設計公司,為何能在強敵環伺、價格殺到見骨的驅動IC戰場上穩健存活?答案是,洞察市場供需缺口,找出獨門生意。
即將在年底上櫃的君曜科技,營收規模相較於聯詠、奇景等大廠,幾乎可用「微不足道」來形容,但它靠著自行研發的手機螢幕用橋接晶片,每年穩健獲利,如今在全球售後維修市場市占率已達五成,穩居橋接晶片供應商王座。
根據法人推估,全球每年出貨約13億支智慧手機中,其中多達四億支會送進維修站。如果問題是螢幕故障,原本的OLED螢幕,可能會被成本較低的LCD螢幕取代,但置換上的LCD面板,因為廠牌、規格差異,常會出現螢幕訊號不相容或「黑邊」問題,此時就需要一顆專門轉換訊號的橋接晶片,讓螢幕功能維持正常。
解決手機換螢幕黑邊問題 招牌商品成維修必備元件
這項維修必備的元件,正是由君曜率業界之先開發的招牌產品。
2010年創立君曜之前,君曜科技董事長林澤琦曾任職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的電視晶片部門,但在大企業穩定晉升並非他的夢想,「我從小就想創業,不想每天坐辦公室。」32歲那年,他與朋友湊出一千萬元創業,主攻因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興起而需求大增的觸控IC。
剛成立不久,君曜推出的觸控IC就成功打入中國白牌平板市場與韓國SK集團等客戶,單月出貨突破百萬顆。這樣的成績立刻引起全球電子製造服務霸主鴻海注意,在2015年投資3千萬元成為股東,並在多項產品中採用君曜晶片。
然而,白牌平板市場2015年以後急速萎縮,再加上競爭者湧入、價格戰激烈,君曜因此力圖轉型,與鴻海合作開發高階觸控IC,計畫用於鴻海操刀的Nokia與InFocus智慧手機,但隨著相關產品開發進度停滯,也讓想藉著進入供應鏈翻身的君曜君曜營運陷入困難。
為求生存,林澤琦努力發掘新商機。2016年他注意到手機維修業者的零件來源,正從原本的「拆舊料」轉為「換新料」,因此嘗試與售後方案設計公司合作,提供觸控IC,勉強做到損益兩平。
但林澤琦沒有輕易放棄,進一步調查後發現,手機維修還需橋接晶片因應新舊螢幕規格差異,利潤又高於觸控IC。且當時橋接晶片採取的開發技術難度高、價格又貴,幾乎沒有競爭者。但他有微控制器(MCU)設計經驗,自信可設計出成本可控的客製化晶片(ASIC)取而代之。
然而,原本就存在虧損的君曜若想跨入新領域,需要再引進資金。林澤琦第一時間先邀股東鴻海增資,但對方認為售後維修不是集團主攻的市場,不願注資;一位鴻海高層甚至建議他把公司收了,進入鴻海任職,「做一些更大的題目。」

林澤琦一度猶豫,但隨即轉念想起「我離開聯發科就是因為想創業,而且君曜的錢很多是我募來的,還是要負點責任。」他說。
最後,他決定再拚一次,先大幅減資九成彌補虧損,並與擔任總經理的哥哥林秉琦抵押房產、信貸再湊出1千萬元參與增資,讓君曜在2018年有資源投入橋接晶片研發,隔年火速推出首款晶片。
此後,君曜迅速攻下高階維修手機大部分市場,公司營收從不到1億元,攀升至2023年巔峰的6億元。
鴻海持股六% 持續進行共同研發計畫
至於為何其他台廠不加入戰局,一名驅動IC大廠高層解析,橋接晶片屬於灰色地帶的破解型產品,為避免手機大廠關切,有做品牌生意的驅動IC公司,大部分不會涉足。
林澤琦指出,公司優勢在於與下游模組廠和方案設計公司合作密切,能快速掌握各式市場需求和應用,目前已經開發超過10顆晶片,具有先進者優勢。
此外,透過鴻海的通路,君曜也成功打入日系遊戲機的手把觸控板供應鏈。而當年沒有增資的鴻海,如今仍透過投資公司持股君曜6%,雙方也持續進行共同研發計畫。
今年上半年,君曜因為匯損及部分售後市場的觸控暨驅動整合晶片(TDDI)開始整合橋接功能,獲利不如預期。但林澤琦表示,因應市場變化,君曜正同步開發能與橋接晶片搭售、CP值更高的TDDI,預計年底小量試產,明年第一季就能貢獻營收。也會在明年上半年開發出帶橋接功能的TDDI,應用於特殊市場。
不過一名同業指出,現在多家中國業者也進入這塊市場,「除了開發速度以外,最後還是得看價格,相對來說大廠的採購成本較低。」
靠著靈活的小團隊、貼近市場的開發,君曜證明即使在殺價激烈的驅動IC戰場,也能找到自己的出路。
(閱讀全文…https://btoday.cc/8b45vc)
延伸閱讀:
明年滿65歲才能領勞保年金!試算60、65、70歲月領多少?他延後請領卻悔嘆:浪費最有活力的5年
COP30倒數看重點!全球都在為氣候資金傷腦筋,專家解析台灣如何為氣候調適找錢?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