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新聞/力推《食物銀行法》 吳沛憶:盼藉此強化社會韌性

發布時間:2025/11/05 18:22:09
更新時間:2025/11/05 18:22:09
FaceBookcopyLinkLine

即時中心/顏一軒報導

身兼「立法院全民防衛連線」的民進黨立委吳沛憶昨(4)日出席由衛福部主辦的「實物給付國際交流研討會暨實務工作坊」,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及公私部門共同探討食物銀行制度的挑戰與發展。吳沛憶強調,食物銀行不只是「社會福利」,更是「社會韌性」的重要基礎,呼籲政府正視食物銀行面臨的法律與制度困境,積極推動立法。

快新聞/力推《食物銀行法》 吳沛憶:盼藉此強化社會韌性
民進黨立委吳沛憶(中)昨(4)日出席由衛福部主辦的「實物給付國際交流研討會暨實務工作坊」。(圖/吳沛憶國會辦公室提供)

吳沛憶指出,食物銀行是社會韌性的防線,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萬華疫情嚴重,當時南機場忠勤里方荷生里長募集上萬份物資包,跟宮廟、商家、社區一起協力,支援萬華的弱勢民眾,她從擔任台北市議員期間,就曾親眼見證食物銀行在危機時刻發揮的力量。

快新聞/力推《食物銀行法》 吳沛憶:盼藉此強化社會韌性
綠委吳沛憶(中)和與會者互動。(圖/吳沛憶國會辦公室提供)

吳沛憶提到,今(2025)年花蓮馬太鞍部落災情中,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長方荷生等不同的食物銀行系統,同樣投入災區為災民提供協助;這顯示此項制度在面對災難時,扮演著穩定社會重要角色。

快新聞/力推《食物銀行法》 吳沛憶:盼藉此強化社會韌性
「實物給付國際交流研討會暨實務工作坊」昨日登場。(圖/吳沛憶國會辦公室提供)

她並表示,打造韌性台灣,除了防災體系,也要讓社會福利體系更具韌性。在國際專家的分享中,也看到COVID-19、金融危機等重大事件,在不同國家都促進了食物銀行的發展,證明食物銀行不只是社會救助,更是社會韌性的一環。

吳沛憶進一步說明,《食物銀行法》在台灣討論超過10年,但至今尚未成功。先前曾和社福團體深入討論,團體反映,希望有明確的法源可以依循,讓第一線工作者更有保障,在沒有法律定位下,政府的支持措施,例如電價補貼,也難以推動;而在美國、德國、韓國都早有相關法律,台灣應早日跟進。

最後,吳沛憶談到很多工作者投入食物銀行,是看到「在每天丟棄大量食物的同時,卻有些人正在挨餓」,因此投入把資源送給有需要的人,也減少物資的浪費,在危難時更能成為支撐社會韌性的支柱;國家理當保護這份善意,未來會協助團體推動立法、促進部會間的整合,讓相關團體跟工作者,都能更有保障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