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保財務吃緊!補充保費傳研議調整 利息股利「年超2萬」恐須多繳健保費
圖、文/引新聞
(記者石耀宇/綜合報導)健保財務壓力持續升高,衛福部長石崇良近日受訪時透露,政府正研議調整補充保費制度,預計將有三大變革,其中最大差異是現行「單筆逾2萬元才扣繳」的門檻,將改為「年度累計制」。未來只要民眾一年內利息、股利或租金收入累計超過2萬元,即需繳納2.11%的補充保費,藉此防止民眾以「拆單」方式規避扣繳。

(記者石耀宇/綜合報導)健保財務壓力持續升高,衛福部長石崇良近日受訪時透露,政府正研議調整補充保費制度,預計將有三大變革,其中最大差異是現行「單筆逾2萬元才扣繳」的門檻,將改為「年度累計制」。未來只要民眾一年內利息、股利或租金收入累計超過2萬元,即需繳納2.11%的補充保費,藉此防止民眾以「拆單」方式規避扣繳。

示意圖/擷取自免費圖庫Freepik
新制曝光後,立即在投資圈掀起熱議。許多「存股族」哀號連連,擔心每年配息將被再度課徵,形同變相「加稅」;對此,財經網紅「不敗教主」陳重銘表示,費率雖提高但實際負擔不重,投資人不必為節稅刻意調整持股。他指出,有人為避稅選擇「除息前賣出棄息」,但若股價隨後填息上漲,反而會損失更多。
陳重銘建議,投資人可挑選配息少、獲利穩定的成長型公司,例如台積電,雖股息有限但長期報酬高,且健保補充保費相對低。他強調:「台灣目前沒有證券交易所得稅,股價上漲的價差都是免稅的。」
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指出,新制改為年度累計後,等同每月領息或股利金額只要超過1,667元就會被扣繳,「幾乎所有高股息商品都會被納入」。他提醒,高股息標的未必報酬高、風險低,「資本利得免稅,所以不如不要領息,需要用錢再自行賣出股票即可。」
另一位知名財經網紅「樂活大叔」舉例,以年領股利102萬元為例,扣除免稅額後,仍需繳納約2.11萬元補充保費,平均每月約1,800元,「相較於領到的股息,其實負擔不算重」。
消息曝光後,投資社群反應熱烈,許多網友留言表示「明年不領股利了」、「主動式不配息ETF要紅了」、「這根本通殺所有有配息的人」,甚至有人怒批「貼息還要繳稅,這根本是搶錢」。
衛福部表示,補充保費新制仍在規劃階段,將與財政部協商後公布具體實施時間與配套措施。
更多引新聞報導
黃明志泰國極樂團曝光!行前還得「發毒誓」 友人直言:口味真的很重
被說「軟飯男」詆毀!凱渥員工替范姜彥豐爆內幕:粿粿這樣太沒水準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