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終版1美分硬幣問世!232年歷史告終 單枚上看500萬美元
圖、文/CTWANT
隨著美國財政署署長比奇(Brandon Beach)本週在費城造幣局(Philadelphia Mint)按下鑄造最後一批1美分硬幣(one-cent coin)的按鈕,這個伴隨美國經濟232年的硬幣即將走入歷史。令人震驚的是,這些最終版硬幣的潛在價值恐遠超面額,甚至高達數百萬美元。

隨著美國財政署署長比奇(Brandon Beach)本週在費城造幣局(Philadelphia Mint)按下鑄造最後一批1美分硬幣(one-cent coin)的按鈕,這個伴隨美國經濟232年的美元最小使用單位即將走入歷史。令人震驚的是,這些最終版硬幣的潛在價值恐遠超面額,甚至高達數百萬美元。
這批最後鑄造的5枚1美分,被刻上特殊的Omega符號(Ω),象徵其歷史性的「終結」。錢幣專家預測,當它們在12月登上拍賣會時,勢必掀起激烈競標。
《Greysheet》出版人、同時也是「專業錢幣學家協會」(Professional Numismatists Guild)負責人的菲根鮑姆(John Feigenbaum)指出,這些硬幣將成為收藏界追求「完整套組」的必備珍品,他預估每枚價格約落在200萬至500萬美元(約合新台幣6113萬至1.52億元)。
然而,並非所有專家都如此看好。環球金幣與金條公司(Universal Coin & Bullion)總裁富爾琴茲(Mike Fuljenz)就認為,最後1枚最多可能達到100萬美元(約合新台幣3056萬),緊隨其後的幾枚則可能落在數萬美元區間。
無論最終價格如何,這場拍賣所得將全數投入造幣局運作,剩餘收益則會交給美國財政部(US Treasury)。為此,造幣局特別打造了232枚帶有Omega符號的硬幣,代表1美分存在的每1年,並額外製作3枚作為展示用途。此外《路透社》(Reuters)也報導,造幣局同時鑄造了235枚金質的1美分,作為收藏版。
1美分硬幣的終止生產源自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今年2月的命令。當時1美分的生產成本已升至每枚3.69美分,遠高於其1美分面額。因此川普批評鑄造過程相當「浪費」,並強調停止生產每年能為納稅人節省5600萬美元。
儘管不再鑄造,美國現存的1美分依然是法定貨幣。比奇強調,市面上約3000億枚的1美分仍可照常使用,而造幣局也會持續推出少量收藏版。
但這場政策轉折迅速引發連鎖反應。許多商家開始因1美分短缺而調整結帳方式,例如將現金交易金額四捨五入至最接近的5美分。美國中西部連鎖便利店Kwik Trip決定「向下取整」,1年將因此損失數百萬美元。更複雜的是,紐約與費城等多地法律要求商家提供精確找零,使得1美分消失後的全美商家陷入營運混亂。
全國便利商店協會(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venience Stores)表示,他們推動廢除1美分已達30年之久,但協會發言人萊納德(Jeff Lenard)坦言:「我們不希望事情以這樣的方式發生。」
自1793年首度現身以來,1美分承載著美國貨幣史的重要記憶。1909年,為紀念林肯(Abraham Lincoln)百歲冥誕,他的肖像首次出現在硬幣上,讓1美分成為美國第1枚印有總統肖像的硬幣。如今,這段歷史隨著Omega符號的刻印劃下句點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