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專生壓力報告!大學生心理壓力逐年升高 僅20%求助
【NOW健康 編輯部/整理報導】現代許多年輕學生已習慣「有事就問AI」,最新調查發現,嘗試使用AI工具來調節情緒的學生比例逐年增加。然而,專家提醒,AI工具中的資訊往往真假難辨,若過度依賴,可能帶來情緒困擾等負面影響。建議學生在使用AI時應保持警覺,並在遇到困擾時,應主動尋求專業協助。


【NOW健康 編輯部/整理報導】現代許多年輕學生已習慣「有事就問AI」,最新調查發現,嘗試使用AI工具來調節情緒的學生比例逐年增加。然而,專家提醒,AI工具中的資訊往往真假難辨,若過度依賴,可能帶來情緒困擾等負面影響。建議學生在使用AI時應保持警覺,並在遇到困擾時,應主動尋求專業協助。
大專生壓力報告出爐!97% 認同支持方案 但實際「求助比例僅20%」
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(諮商全聯會)結合「社會情緒學習(SEL)」議題,在今年4至9月針對2558名全國大專學生進行壓力調查,其中女性占70.3%,今天正式公布「114年大專學生壓力調查研究報告」。
調查發現,學業壓力、人際關係與未來不確定感增加,大學生心理壓力逐年升高。97%學生認同心理健康支持方案,但實際求助比例僅20%,認知與行動間存在差異。
值得重視的是,仍有5%大學生社會情緒能力較弱,對自己不夠瞭解,在生活適應和調適能力上遇到困難,諮商全聯會呼籲,校園仍需加強針對高風險族群的心理支持與輔導措施。
AI逐步介入心理健康!專家籲善用AI工具 提醒需與現實核對防範負面影響
大多數學生仍偏好傳統面對面的心理諮商,部分學生嘗試使用AI工具來調節情緒、抒解壓力,代表新興科技正逐步介入心理健康領域。諮商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建議,應提升心理諮商資源可及性與擴展服務範圍,注意AI工具負面影響,並透過宣導減少心理諮商污名化,讓更多學生勇於尋求專業協助。
台灣諮商心理學會副理事長、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副教授王郁茗表示,如果學生在使用AI後,透過諮詢,得到覺察跟內省,並與身邊有意義的他人溝通分享,與現實核對,就是有用的工具;反之,則只是成為AI訓練素材。
此外,大四學生在面對壓力時,展現出較佳的心理韌性,將壓力視為自我成長的契機,而非僅僅是負擔。四成大學生社會情緒能力佳,雖傾向低估自身能力,但具備高度的自我覺察與反省力,能在壓力中保持彈性與自我善待。這種「謙虛而自覺」的特質,正是提升社會情緒能力的重要關鍵。
「社會情緒學習」主要在幫助學生自我覺察 接納負面情緒並轉化成正向力量
「學生們應該善待自己,正向面對壓力。」國北教大心理諮商系教授陳柏霖表示,壓力不是敵人,怎麼面對才是關鍵,如果以成長心態面對壓力,培養自我關懷,壓力就不會只是焦慮的來源,善待自己才能更堅強面對世界。
教育部學務特教司副司長許嘉倩指出,台灣很多學生表現很好,卻不快樂,而「社會情緒學習」(SEL)就是教學生怎麼自我覺察,接納負面情緒,並轉化成正向力量。為此,教育部已核定1億多元經費,在135所學校共同推動此項計畫,希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。
# 首圖來源/Freepik
更多NOW健康報導
▸樂齡生活被「漏尿」困住 單一切口可調式吊帶手術有解
▸兒童近視加速眼球拉長!高度近視風險增 醫給解方預防
NOW健康:FB │ IG │ Threads │ YT │ 官方LINE │ 醫級邦 │ 健康安妞 Podcast
❤溫馨提醒:歡迎轉傳「原始文章連結」分享,未經授權,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