決策者(影)/老翁活動當心「樂極生悲」!「這處受傷」恐臥床不起?死亡率比癌症高!
論壇中心/綜合報導
隨著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,髖骨骨折成為不容忽視的隱憂,其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一。重仁骨科醫院院長梁峻銘醫師在《決策者》專訪中指出,髖骨骨折因臥床引發肺炎、褥瘡等併發症,患者在第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%。長者髖骨骨折不僅是個人危機,更會牽動整個家庭生活品質,如同照護中風患者的困難。面對此嚴峻現實,梁院長他分享為91歲高齡患者手術的案例,即使風險極高,仍願「拚這一刀」。梁院長的同理心融入醫院文化,他力求讓冰冷的醫療環境充滿溫度與尊重,使每位患者感受到自己是醫療團隊的一員,共同為康復努力。


隨著2025年台灣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,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,使得一系列與老化相關的健康議題日益凸顯。其中,台灣髖骨骨折的發生率卻是亞洲第一,這個被人稱為「人生最後一次骨折」,不僅因其高發生率,更因為它對長者生命質量乃至生存率構成的嚴峻挑戰。

重仁骨科醫院院長梁峻銘醫師,在專訪中指出,髖骨骨折之所以致命,在於其極高的併發症與死亡率。根據研究,高達20%的髖骨骨折患者在一年內會死亡,這主要歸因於骨折後需要長期臥床,導致肺炎、褥瘡、深層靜脈栓塞、甚至失智和肌肉萎縮等併發症,形成一連串對生命構成威脅的惡性循環。

長者的髖骨骨折不僅是個人的健康危機,更會像「一顆石子丟進水面,產生漣漪」般,牽動整個家庭的照護與生活品質。梁醫師提到,一個長者倒下,意味著家庭成員必須面對長期臥床照護、內科問題、復健等重重挑戰,其影響的廣度和深度,如同照顧中風病患般,需要全家總動員。

然而,在嚴峻的醫療現實面前,梁院長展現了視病猶親的溫暖同理心。他分享了為一位91歲、血紅素僅8點多的高齡患者進行髖部骨折手術的案例。儘管面臨極高風險,梁醫師仍決定「拚這一台刀」,因為他深信,即使是晚年,也能為患者「找一個轉折,可以再上去」。術後看到阿嬤能坐甚至能站,家屬的感謝令他深刻體會到醫者為患者生命帶來轉變的意義。

這份同理心,不僅體現在他對手術的決斷,更融入了醫院的日常文化,梁院長努力讓冰冷的白色巨塔,充滿尊重與溫度,讓每位患者都感受到自己是「醫療團隊的一員」,共同為康復努力。
更多精彩內容,千萬別錯過本週節目。
每週日上午11:00 請鎖定民視新聞台。
✅訂閱決策者Youtube ,更新最精彩內容:請點我
✅按讚決策者FB,掌握最新節目:請點我
✅更多相關報導:請點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