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導體缺工5月就缺3.4萬人 工研院:7成將來用AI協助
財經中心/葉為襄、胡崇恩 台北報導
少子化加劇加上人口老化迅速,台灣半導體人才光是今年五月,總缺口就來到3萬4000人,其中先進製程和先進封裝的生產基層人員最缺工,工研院和人力銀行共同攜手,舉行半導體人才報告發布會,要讓產官學界精準研擬因應對策,工研院資深副總提出7比3原則,未來七成,得用AI協助。

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表示全台灣唯一的新生人口出生率,在成長的基本上是在新竹地區,開門見山,點出少子化、人口老化,是台灣缺工關鍵,工研院攜手104人力銀行,發布半導體人才報告書數據,身為AI中心的台灣,未來得靠AI支撐人力市場。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蘇孟宗表示幾乎70%都需要用AI來做協助,比如說你原來是在做IC設計的,那現在AI可以幫你做70%,那你怎麼樣做決策,或者是說你的IP怎麼跟國際去合作,那個就是30%。
攤開數據一眼就能看見,半導體最缺工單位,第一名是生產、品質管理和環衛單位,截自今年5月,就有9968個工作機會、而先進製程、3D晶片的研發人才,也一樣缺人,缺口衝上9316人,缺工第三大單位,是基層操作技術人員,和其他單位加起來,半導體產業缺工站上3萬4000人。

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蘇孟宗:「幾乎70%都需要用AI來做協助,比如說你原來是在做IC設計的,那現在AI可以幫你做70%,那你怎麼樣做決策,或者是說你的IP怎麼跟國際去合作,那個就是30%。」
攤開數據一眼就能看見,半導體最缺工單位,第一名是生產、品質管理和環衛單位,截自今年5月,就有9968個工作機會、而先進製程、3D晶片的研發人才,也一樣缺人,缺口衝上9316人,缺工第三大單位,是基層操作技術人員,和其他單位加起來,半導體產業缺工站上3萬4000人。
其中操作技術類,找不到人關鍵原因,就在要輪班、工作當下需高度專注,數據調查中也發現,不用本科系就能應徵,比例達58%,相對生產製造和研發,需要電機工程、機械工程等人才,在半導體各廠,尋求到各國家設廠情況下,台灣準備好了嗎?

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:「所謂的制度跟文化的挑戰上面來講,因為這是新的環境,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說,都已經完全準備好了,我們沒有很大的市場,我們沒有很大人口,一切的突破,都是依照人才的觀念跟突破。」
瞄準一類組人才,專案業務主管的薪水就漲近2成,今年的年薪中位數來到127萬9787元,換算成月薪,每個月超過10萬,在AI蓬勃發展下,如何用福利、制度搶才,也成為產官學界一大考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