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破內閣倒數中!日本民意轉向民生 「特拉斯式衝擊」成經濟最大警訊

發布時間:2025/08/01 16:19:03
更新時間:2025/08/01 16:19:03
FaceBookcopyLinkLine

圖、文/財訊雙週刊

 日本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,首相石破茂並未引咎辭職,但一般認為下台是遲早的事。更重要的是,自民黨未來是否能記取教訓,貼近民意,同時兼顧政府財政和金融市場的表現。


石破內閣倒數中!日本民意轉向民生 「特拉斯式衝擊」成經濟最大警訊
石破內閣倒數中?(圖/民視財經網)

 根據《財訊》雙週刊報導,日本7月20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中,執政的自民黨慘敗,日本政壇上正颳起「逼宮石破」的旋風。由年輕議員組成的自民黨青年局,25日向黨中央提交文件,要求首相石破茂等決策者引咎辭職。青年局長眾議員中曾根康隆(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之孫)在記者會上更強硬地表示:「我們希望石破首相迅速概括承受這次選舉的失敗,自己負起責任。」

石破茂下台 只是時間問題

自民黨和聯合執政夥伴的公明黨,原本希望合計拿下50席,最終只獲得47席,自民黨比選前少了13席,公明黨也減少6席。自公聯合政權繼去年10月的眾議院選舉後,又在參議院失去過半席次。這是自民黨1955年建黨以來,首次主導的政權在參眾兩院同時淪為少數黨。

參議院選後,日本共同社進行的民調顯示,石破內閣支持率僅22.9%,是內閣成立以來新低;受訪者中認為石破「應該辭職」的比率更達51.6%。然而石破表態續任,導致黨內陷入混亂。

但無論如何,石破下台只是遲早問題。自民黨28日將召開兩院議員懇談會,石破有可能在會上宣布辭職。如果他仍堅持留任,將啟動兩院議員總會程序。總會是僅次於黨大會的重要決策機構,已有超過三分之一自民黨國會議員連署要求召開。只要簽名提交,自民黨就必須在一週內召開總會並決議逼退。

《財訊》雙週刊指出,石破的首相生涯,一般認為最多到8月15日終戰紀念日為止。石破早先指出,將在戰後80周年時發表談話。結束後,「後石破」的人選角逐就會正式啟動,可能九月舉行自民黨總裁選舉。

至於「後石破」的熱門人選,則主要是去年參加總裁選舉的其他八位議員,其中又以高市早苗、林芳正、小林鷹之和小泉進次郎,四人的呼聲最高。日本《讀賣新聞》在參議院選後的民調中,詢問受訪者「如果自民黨繼續執政,誰最適合當下一任首相」,結果高市以26%領先,其次是小泉22%、石破8%。

被稱為「選舉之神」的自民黨前事務局長的久米晃分析說:「即使高市當上總裁,和公明黨的結盟也會變得困難。」現年64歲的高市自詡為安倍晉三的接班人,但她的許多保守派理念和公明黨衝突。例如,她主張首相參拜靖國神社,但公明黨一直反對現任首相或閣員參拜;此外,《憲法》修正、防衛費擴張、選擇性夫婦別姓等議題,公明黨立場也與高市不同。

事實上,日本首相人選是由自民黨黨員選出總裁來決定的。如果從《讀賣新聞》的調查中,抽取出自民黨支持者的數據,則會發現小泉以32%領先,其次是石破15%、高市14%,排序出現逆轉。



自民黨維穩 靠公明黨助力

公明黨是以宗教團體創價學會為母體的政黨,向來以強大的基層動員力著稱。這個「吸票機器」政黨和自民黨從1999年開始合作後,公明黨的助力成為自民黨選舉的關鍵。雖然近年動員力似乎下滑,但在自民黨本身疲弱的現在,和公明黨強化合作仍是國會運作的上策。

久米認為,「與公明黨最『合拍』的首相人選是現任官房長官林芳正;他有豐富的政治經驗,支持的議員也穩定增加中。」林芳正和高市同樣是64歲,從三井物產職員轉戰政界,歷任防衛大臣、外務大臣等要職,長期屬於自民黨原本最大的派閥宏池會(岸田派,已於2024年1月解散),思想屬保守中間派,與公明黨契合。

不過,久米也指出,林芳正在一般選民中人氣平平,尤其缺乏年輕感與新鮮度。「選民要的是經驗和實績,還是年輕與行動力?如果自民黨認為後者是下一任總裁更需要的條件,小林鷹之將是有力人選。」

今年50歲的前財務省官員小林鷹之,自認思想中間偏右。今年6月訪台和總統賴清德會面時,表明「希望和台灣構建非紅供應鏈」。小林在年輕議員間人氣上升,前途看好。

小泉進次郎則在選民間知名度極高,但在黨內一直不屬於任何派閥,和議員間沒有強力的合作關係,比較孤立。一位日本大報的政治記者指出:「即使他這次被犧牲,也不會牽連太多議員。他才44歲,來日方長,因此黨內把他視為合適的『棄子』。」

 這次選舉新興的國民民主與參政黨大幅躍進,尤其打出「日本優先」、反移民的參政黨,多出13席,國內外媒體報導「排外主義在日本抬頭」。不過,久米認為:「這個分析並不正確。日本的新黨,只是對自民不滿的出口。過去立憲民主黨和日本維新黨扮演了這個角色,只是現在選民膩了,換了更新鮮的黨。民意的本質,仍取決於民眾是否滿意現在的生活。若不正視物價高漲、少子化、勞動力不足等問題,選民就不會回來,這和排外主義是不同的問題。」

生活進行式 民眾關注焦點

《財訊》雙週刊整理共同社的民調也顯示,問到「參議院選舉最重視的是什麼?」,回答占比最高的是物價對策(32.2%),其次是年金等社會保障(18.7%)、景氣與就業(11.4%),都和經濟生活有關,遠高於外國人政策(5.2%)。

換句話說,自民黨要重新獲得國民的信任,必須實現改善生活感受的政策。但這類政策如果走錯一步,恐怕成為威脅日本經濟的劇毒。自民黨的選舉公約中,主張一律發兩萬日圓現金;主要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和國民民主黨也提出降低食品等消費稅,實質增加民眾可支配收入。「後石破」新內閣勢必要擴張財政。

但金融市場已經發出「警訊」。選舉後的7月23日,日本十年期新發行國債殖利率一度急升至1.6%。創2008年雷曼風暴以來17年新高。瑞穗證券首席信用策略師大橋英敏指出:「殖利率上升是因為市場擔憂選後財政加速惡化。」他並警告:「如果新政權大幅擴張財政,恐怕會動搖日本財政永續性。隨公債殖利率上升、對財政的信心下降,屆時日圓可能貶到1美元兌180日圓,甚至200日圓。」

1998年以來,日本國債信用評等逐步被下調,目前穆迪評為A1,標準普爾評為A+,在先進國家中只比義大利好,反映了日本財政的惡化。今年政府債務對GDP(國內生產毛額)比率預估達234.9%,是先進國家平均的兩倍(國際貨幣基金四月預測)。如果新內閣進一步擴張財政,政府債務膨脹,國債評等恐怕會再遭調降。

石破內閣倒數中!日本民意轉向民生 「特拉斯式衝擊」成經濟最大警訊
日本財政惡化 恐遭降評(圖/民視財經網)


財政惡化 憂債評恐遭調降

現在日本市場最憂心的是「日本版特拉斯衝擊」。2022年英國特拉斯政府無視財政紀律推出大減稅,引爆英國公債市場上長期利率飆升,同時外匯市場上英鎊出現1985年來的暴跌,最終減稅案被撤回,特拉斯僅一個半月就下台。但不同於英國的是,日本國債主要由國內銀行持有,恐慌性拋售風險較小,因此保守派聲稱「日本還能持續擴大財政支出,不需要急著財政重建」。

然而,大橋提醒:「正因市場過去不曾劇烈波動,日本才一路擴大財政支出,導致債務膨脹到現在的程度;但如果殖利率突破到投資人在意的2%,市場恐怕會反應劇烈。因此目前的升息可說是對政治的警訊,必須制定明智的政策。」在民意與市場壓力之間,「後石破」的自民黨能否找到復甦之道,全世界都在看。…(本文出自《財訊》雙週刊

延伸閱讀:

台新新光金控上路 三大挑戰在眼前!大股東直言:短期內不會有綜效   

打造亞洲那斯達克 關鍵就在這2、3年!創新板待政策鬆綁、搶灘國際舞台  

現場直擊》高輪GATEWAY CITY亮相 JR東日本預演智慧未來生活  

AWS台灣雲端高峰會 美國神秘軍工AI股首度來台曝光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