晶片稅100%課到誰?半導體業者:轉單效應已發生「台積沒事不代表其他廠沒事」..
撰文‧今周刊編輯團隊
8月6日在白宮的記者會上,川普無預警宣布,晶片稅率將高達100%,「我們將對晶片與半導體施以非常巨大的關稅,但好消息是,像蘋果這樣承諾在美國蓋廠的公司,不會被收費。」

若川普只針對「晶片」本身課稅,其實未必會對高科技產業造成劇烈衝擊。
「很少人單純在買晶片,因為美國不是製造基地,從終端產品課稅比較合理。」知名半導體分析師、香港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這麼預測。
以輝達設計的高階AI晶片H100為例,代工可能交給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台積電美國廠,完工的晶圓會搭飛機橫越太平洋運回台灣,依序委託日月光控股旗下的矽品做封裝、京元電子進行測試,再提供鴻海、緯創這類組裝廠做成模組,接著送到墨西哥組成機櫃,最終交貨給美國的大型雲端服務商。
這段過程中,台灣不僅沒有直接對美國銷售晶片,甚至是進口來自美國的台積電產品。
2024年,美國是台灣半導體第7大出口市場,佔比約4.5%,反倒是「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件」,也就是AI伺服器相關設備,出口額超過500億美元。筆記型電腦、伺服器、電腦主機、通訊器材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也都高達7成以上,更可能受到晶片稅波及。
「所以我認為,晶片稅的細節還沒說完,因為晶片通常會被組裝進手機、伺服器這類終端產品才邁進美國。單純對晶片課稅,蘋果這樣的公司大概沒什麼感覺。」被譽為「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」的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因此直言,對製造晶片廠商徵稅並不實際,像蘋果這樣的品牌商才是主要目標。
由於台積電已承諾在美國投資1650億美元,業界多認為台灣的「護國神山」,原本就能豁免於晶片稅之外;就算終端客戶被課稅,台積電憑著獨門的最新進製程,依舊擁有超強的定價能力,不至於受太大影響。

艾科半導體執行長張天健分析,對專攻成熟製程的業者來說,赴美投資未必划算,如果從終端課稅,電子五哥可能會抽掉台灣半導體,改用美國產品,「不管怎麼課,台灣產業的未來應該都不太樂觀。」
「今年轉單效應就已經在發生了,台積電沒事不代表其他廠商沒事,就有美國客戶本來在台灣投片,現在轉給我們做,但在美國廠生產成本還是貴。」晶圓廠全在美國的砷化鎵晶圓代工廠環宇-KY總裁安寶信說。
儘管晶片稅對「護國神山」的衝擊看似有限,但前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執行秘書葉哲良提醒,過於依賴「舒適圈」台灣,反倒可能成為台積電長期發展的一項隱憂。
台積電的研發費用,一直穩定維持在營收8%左右,但過去幾年的資本支出,卻出現了不小的波動,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前大多在3成左右,2019年上升至43%,2021年美國廠動工時達到52.9%高峰,去年卻已回落至33%。
「資本支出比率大減,你可以解讀為市況不好,但我認為真正的原因是台灣已經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持台積電擴張,我們沒有那麼多電、沒有那麼多『新鮮的肝』。」葉哲良說。
儘管川普的晶片稅細節仍未明朗,但對台灣半導體與電子代工業者的影響,勢將有極大差異。短期競爭力無虞的台積電,下一階段能否在帶動國內產業與全球佈局間取得平衡,則是關乎台灣長期發展的另一項更重要議題。
(閱讀全文…https://btoday.cc/7zp7zr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