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川普政府考慮入股 英特爾股價大漲7%
圖、文/周刊王
美國川普政府正考慮對晶片製造商英特爾(Intel)進行入股,藉此強化該公司財務狀況,甚至重啟其位於俄亥俄州的新廠計畫。不過,專家指出,儘管注資可能短期有助資金面,但對於英特爾長期技術落後的問題,恐難發揮實質影響。

根據《彭博社》14日報導,匿名消息人士指出,行政部門希望透過現金挹注,協助英特爾擴建晶圓廠網絡,並促使其恢復先前無限期擱置的俄亥俄州新廠投資案。受此消息激勵,英特爾股價當日大漲7.4%,收報每股23.86美元。
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政府將購入多少英特爾股份。據了解,此項計畫源自美國總統川普與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(Lip-Bu Tan)之間的談話。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上週,川普才曾要求陳立武辭職,理由是他曾投資中國半導體企業,並在社群媒體上表示「別無他法」。但川普隨即轉變立場,週一還與陳立武會面,並讚揚其成功經歷「令人敬佩」。
近幾個月來,外界屢有傳聞指政府可能對英特爾採取某種救助措施,但過去從未傳出政府會實際購入其股份。這項擬議中的入股計畫,將標誌聯邦政府大幅介入私營企業,類似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的汽車產業與銀行紓困案。
英特爾為美國本土唯一高階晶片製造商,總部位於奧勒岡州希爾斯伯勒(Hillsboro),也是當地最大企業雇主。然而,該公司近年連續戰略失誤,不僅喪失技術領先地位,銷售額更在數年間下滑三分之一,市場占有率明顯流失。
儘管拜登政府去年已透過《晶片與科學法案》(CHIPS Act)提供英特爾79億美元補貼,其中22億已撥款,但川普政府上任後即凍結其餘金額。英特爾上月表示,已針對其中8.5億美元提出申請,認為符合領取條件。
不僅如此,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在上季度財報中,對前任執行長季辛格(Pat Gelsinger)拍板的新廠計畫提出質疑,稱其「過度超前需求、決策不智且過於龐大。」
外界質疑,聯邦政府若真成為股東,是否能有效提振對英特爾晶片的需求仍未可知。英特爾上月也曾示警,若無法吸引其他企業委託代工,將考慮全面退出先進製程市場。此言一出,也引發是否藉此向政府施壓的揣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