緬甸軍政府「假選舉」重塑形象 聯合國揭暴行:2歲童被拘留
圖、文/周刊王
《CNN》指出,緬甸軍政府正試圖以「選舉」重塑形象,但聯合國最新調查指出,軍方暴行持續升級,包括針對兒童的虐待與大規模酷刑,外界普遍認為這場選舉不過是軍政府鞏固權力的工具。

《CNN》指出,緬甸軍政府正試圖以「選舉」重塑形象,但聯合國最新調查指出,軍方暴行持續升級,包括針對兒童的虐待與大規模酷刑,外界普遍認為這場選舉不過是軍政府鞏固權力的工具。
根據《CNN》的報導,緬甸軍方近日撤銷自2021年政變以來實施的四年緊急狀態,並成立臨時看守政府,承諾將於2025年12月至2026年1月分階段舉行全國大選。然而觀察人士認為,這只是「民主表演」,軍方仍牢牢掌控權力。緬甸歷史上,軍方多次透過類似手段製造改革假象。
聯合國緬甸獨立調查機制指出,過去一年緬甸軍方暴行的「頻率與強度」明顯升高。調查顯示,年僅兩歲的兒童被拘留以代替父母,甚至遭到虐待;拘留設施中存在「系統性酷刑」,包括性暴力與強姦,多名受害者因此死亡。而軍政府則否認相關指控,聲稱行動針對「恐怖分子」。
軍方宣稱選舉將建立「有紀律的多黨民主制度」,但由於民主派領袖遭監禁或流亡、反對聲音被壓制,選舉難以被視為自由或公正。緬甸孟族婦女活動家米昆詹農(Mi Kun Chan Non)直言:「這是一場虛假的選舉,不具包容性,也不合法。」包括美國、日本與馬來西亞在內的多國政府已表態不承認軍政府選舉計畫,國際民主與選舉援助研究所(International IDEA)更指出,現行環境下「不可能舉行真正的選舉」。
緬甸全國持續陷入激烈內戰,軍方轟炸村莊、學校與醫院,超過350萬人流離失所。部分少數民族武裝團體明言拒絕配合選舉。觀察人士憂心,在戰區舉行投票恐引發進一步暴力,甚至使衝突全面升級。
分析認為,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意圖透過「文職化」與選舉手段,爭取國際承認並恢復外交關係。中國與俄羅斯仍是主要支持者,部分東南亞鄰國則持「務實接觸」態度。然而國際人權組織與民主派人士警告,各國若承認軍政府選舉,恐等同背書其暴行。婦女運動人士米昆詹農強調:「一切都崩潰了,教育、醫療、經濟體系皆已瓦解。人民永遠不會接受軍政府操控下的選舉,也無法期待選後能帶來和平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