矽谷「軍工新貴」崛起!挑戰波音、雷神等傳統國防承包商

發布時間:2025/10/04 00:25:00
更新時間:2025/10/04 00:25:00
FaceBookcopyLinkLine

圖、文/周刊王

矽谷正掀起一波國防科技新創浪潮,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紛紛湧入這些所謂的「軍工新貴」(neoprimes),預期在未來將挑戰傳統國防承包商的主導地位,重塑美國的國家安全格局。

矽谷「軍工新貴」崛起!挑戰波音、雷神等傳統國防承包商

據《CNBC》報導,「安杜里爾工業公司」(Anduril Industries)在最新一輪融資後估值已達305億美元,成為「軍工新貴」的代表之一,這些企業正挑戰「洛克希德馬丁」(Lockheed Martin)、「諾格」(Northrop Grumman)、「波音」(Boeing)、「通用動力」(General Dynamics)及「RTX公司」(RTX Corporation,前稱雷神技術公司)等傳統國防承包商的主導地位。

投資聯盟「MilVet Angels」(MVA)共同創辦人兼自主系統主管達比(Jameson Darby)指出,目前針對軍工新貴的資金投入,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多,雖然仍只是整體國防預算的一小部分,但趨勢正明顯上升。摩根大通指出,截至2025年上半年,美國軍工新貴的創投資金已達約380億美元,如果全年持續流入,將超越2021年的歷史高點。

除了安杜里爾工業公司,全球首富馬斯克(Elon Musk)的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」(SpaceX),以及川普大金主提爾(Peter Thiel)的「帕蘭泰爾技術公司」(Palantir Technologies),也被視為挑戰傳統國防承包商的新勢力。

對此,MVA聯合創始人兼創投公司「Brave Capital」創辦人厄內斯汀傅(Ernestine Fu)也分析,這些新創公司以快速、精簡、軟體為核心,開發能填補「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關鍵技術差距」的產品,正逐步改變美國國防科技的生態。

隨著全球戰爭格局轉變,美國戰爭部已將高超音速武器、能源韌性、太空技術、整合感測(integrated sensing)系統及網路安全等列為關鍵技術。

達比回顧9/11恐攻事件爆發後的反恐戰爭時期,美軍主要對抗的,是不對稱戰爭中會出現的叛亂分子、游擊隊及低技術水平的武裝人員。但厄內斯汀傅強調,當前戰爭已轉向大國競爭,戰爭不再僅限於傳統的海陸空,網路與太空領域也成了競爭的戰場,「在這些高科技、多領域衝突中,重點將更多地放在威懾對手和與其競爭上。」

如今,部分矽谷新核心企業開發的不僅是武器,更包含能同時用於商業與軍事的雙用途技術,如人工智慧與自主系統。達比認為,這些技術既能擴展商業應用,也能在軍事上成為軍力倍增器,「國防部正快速評估並採用這些雙用途技術……他們向投資界與國防產業基地發出訊號,美國政府需要這些技術。」厄內斯汀傅補充,政府的這項指示,反過來將為投資者和企業家提供清晰的戰略路線圖。

9月17日,MVA結束保密營運模式,宣告浮出檯面。這個由科技創辦人、華爾街金融家、企業高管、情報官員、退役軍事領袖及海軍海豹突擊隊等250名成員組成的投資聯盟,自2021年以來共同投資了「安杜里爾工業公司」、「大熊座技術公司」(Ursa Major Technologies)、「Shield AI」、「Hermeus」與「Aetherflux」等軍工新貴。

對此,厄內斯汀傅稱,「我們認為,軍工新貴並非1個抽象概念,因此他們需要一些具備技術專長、懷有強烈使命感,並能提供互補觀點與能力的人才,這個聯盟形成了我們所稱的『新衛士』(new guard)」,她補充,現代國家安全需要「戰士在戰場上的洞察力」與「創造者對創新的驅動力」,「與積極投入、知情的愛國者合作,能強化國防生態系統,維護國家安全的根基。」

厄內斯汀傅與達比一致認為,這些新技術正在改變全球軍事作戰方式,因此也可能帶來新的威脅。前者強調,「你會看到這些技術專家、創造者正在建設國防科技,他們這麼做的原因不是為了發動戰爭,而是建立可信的威懾力量,阻止侵略。國防科技的目的不是開戰,而是威懾,讓對手在威脅和平與穩定前,得三思而後行。」

延伸閱讀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