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響應林保雍「百大醫言堂」到串起生醫鏈 楊泮池:產業發展像拼圖要先想好核心競爭力
圖、文/財訊雙週刊
身負多個重要頭銜,產、學、醫、研都走在第一線的楊泮池,最新的任務是出任公益健康平台的召集人;從推動健康產業到公益,他都有宏觀的格局。

曾擔任過台灣大學校長的楊泮池,現今每一項頭銜也都分量十足:中研院院士、生策會副會長、肺癌權威、台大醫學院教授、鑽石生技投資公司董事長,產、學、醫、研多重舞台同時演出,卻始終掌握節奏。
根據《財訊》雙週刊報導,今年8月底,楊泮池才代表行政院BTC(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)進行結論報告,提出了18項建議。沒過多久,他又以公益健康平台「百大醫言堂」的召集人身分,現身守護國人的健康。
「台大醫學院前院長魏火曜教授,有一句鼓勵學生的名言:寧為良醫,不為名醫。」談起公益,楊泮池想到的是台大醫學院無私寬厚的大前輩;他說,好的醫師是一切都為病人著想,讓病人得到最好的照顧,並且觀念要一直進步。
現在台灣人的不健康餘命接近8年,意味著生命最後有這麼多年的生活無法自理,對於人均GDP排全球前段班,且平均壽命達80歲的台灣來說,相當矛盾。「整個醫療或是健康的觀念都要改變;我們的資源應該是讓所有人都健康,而不是把資源放到所有人都生病的照顧上。」
倡早期篩檢 翻轉癌症治療
楊泮池不斷呼籲,從早期診斷避免走到重病,甚至往前走到重視自己健康的預防醫學,這些觀念都要被建立。而這時,相識多年的神腦國際總裁、慈月基金會創辦人林保雍,正好想創建一個免費的公益平台,傳達及時且正確的健康資訊,兩人一拍即合。
林保雍幼時家貧,母親積勞成疾,60歲便離世;他將遺憾化為助力,16年前以母親之名成立慈月基金會,並已舉辦了14屆的「南丁格爾獎」,鼓勵富愛心又辛苦的護理人員。「我一直參與這個獎項的遴選,保雍總裁說想要擴大推廣,提議製作由眾多良醫親自錄製的百大醫言堂。」楊泮池沒有猶豫,與台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擔任召集人,號召眾多良醫參與。
《財訊》雙週刊指出,楊泮池以自己擔任主講來賓的肺癌為例,健保1/4的癌症治療資源用在肺癌,但是肺癌依然是癌症死亡的第一。「顯然錢沒有用在刀口上。」楊泮池表示,一半以上患者都在第4期才診斷出來,第1期的病人只占20%;如果一半以上都是第1期就發現,整個局面就會翻轉。
「所以,宣導真的很重要;除了希望早期篩檢更普及,也希望大家一起改善環境,避免暴露在環境的致癌原。」當了那麼多年的良醫,楊泮池沒有大道理,只是苦口婆心地希望「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」。
林保雍透露,目前「百大醫言堂」已錄製了30多集,約訪這些權威良醫的時間成了最大的挑戰,「大家都很忙,有些從南部上來就要花掉一天的時間」,所幸醫師們都非常支持。
在此次專訪之前,楊泮池剛結束台大醫學院的授課,專訪之後,又要趕去與病人會面;身兼數職與熱心公益,一樣也沒有落掉。談到近年他涉入頗深的生技產業,他說:「我認為健康相關的產業會蓬勃發展,包括AI智慧醫療、客製化相關的預防等等,讓大家不要得病或是得了輕症也可以控制好;這些健康領域的產業模式,會被建構起來。」
另外,在接受《財訊》雙週刊專訪時,楊泮池也談到,順應台灣的超高齡化,舉凡食衣住行、生活,甚至精神層次與理財等,生策會從協助產業的角度,也一直鼓勵高齡健康產業的發展。
「不過,政策還沒有那麼完善,必須更有彈性。」楊泮池是行政院BTC會議的委員,近年最常呼籲政策幫助產業「落地」。由於台灣的市場養不起大產業,「一定是要把台灣當成試驗場域,讓國際客戶知道這個產品或是智慧醫療是可以被驗證的;而國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產品趕快落地。特別是取證,台灣取證很慢,廠商被迫到國外取證再回來,燒錢燒到無以為繼。」BTC會議曾提出百日維新的構想,希望藥品或醫材的取證,可以縮短到100天以內。
行政院的BTC會議成立20年,前幾年被批流於形式;但近年委員會嚴格要求執行結果的追蹤,因此成效比較顯著。「這是我一直推動的,我說你叫我來開會,你要把上次會議執行的情形先講清楚,沒有講就不要再做了,要不然浪費時間。」楊泮池平常待人親切,但是對於做事效率,很有原則。
已經上路的癌症新藥基金、次世代基因檢測給付、個資數據應用等等,都是BTC會議的具體建議,楊泮池都參與其中。為了幫助台灣的醫材、智慧醫療、新藥落地,他說,BTC會議建議成立「沙盒機制」,先讓產品在台灣落地累積實務經驗,取證後就可以跟著南向政策的7國11中心推廣。
促設立基金 助攻廠商研發
「很多事情必須一個一個環節打開來,我們也具體建議要成立另外一個基金,助攻台灣研發的產品;等廠商利用沙盒落地取證,進而有能力打開國際市場,可以回饋到這個基金或是健保,變成一個正向循環。」楊泮池對《財訊》雙週刊報導強調,很多人以為設立基金是要挖政府的錢,「不是!這是一個把餅做大的觀念;餅做大後,繳的稅就更多了。眼光要放大!」
楊泮池講起產業,非常有想法。「有些廠商會問我意見,我會建議他們:時間是競爭最重要的因素,所有都從零開始,你永遠沒辦法跟人家競爭;應該是用宏觀的角度,知道未來要做什麼?我的拼圖少了什麼?再一個個併進來。」
有生策會的人脈,又有鑽石生技投資的視野,楊泮池在產業整併上有號召力。他透露,接下來醫材界的整併會比較多,生技公司應該先把拼圖想好,再跟自己的核心競爭力、研發能力結合,去全世界物色,一個個拉進來,「這樣才會快。」
就如同林保雍所言,他利用基金會支持「百大醫言堂」是拋磚引玉,真正連結眾多良醫參與的,其實是「公益」兩個字。楊泮池也感慨:「媒體上看到很多負面消息,其實台灣社會是非常好的,我們需要更多正向的鼓勵與力量。」…(更多精彩內容,詳見《財訊》雙週刊750期)
延伸閱讀:
從雲端走向實體!輝達押注電信AI新戰場 投資諾基亞10億美元打造下一個「AI永動機」
道奇封王》大谷翔平經濟效益逾1300億日圓 簽約金兩年就賺回來
OpenAI和亞馬遜簽署380億美元協議 AI泡沫疑慮揮之不去,投資人該擔心?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