鳳凰「爆菊颱」2014年也有!氣象署親揭「浮誇形容詞」恐怖巧合:分5大類
生活中心/饒婉馨報導
鳳凰颱風的強度已逐漸減弱,預計今(12)晚登陸台灣南部,隨後往東北方向移動。中央氣象署整理出了一張颱風列表,讓民眾更了解颱風的本質、用語解釋,像「穿心颱」、「兩根大水柱」、「八七水災重演」、「完美風暴」、「回馬槍」、「爆菊颱」、「斷腰颱」等各種劇烈天氣用語,都有被提及。然而,意外發現2014年的颱風也叫做「鳳凰」。


當新聞報導天氣時,都會用許多形容詞去描寫狀況。根據中央氣象署的數位科普網「颱風的形容詞知多少?」,指出:臺灣每年都會遭受颱風的侵擾,有關颱風的動態與資訊,除了可以在中央氣象署網站取得之外,各大平面或電子媒體也都會詳細報導。然而,近年來由於網路與各類傳播媒體的發達,形成資訊爆炸、但水準參差不齊的報導,為了吸引觀眾的點閱,媒體往往會使用誇大聳動的形容詞與文案內容,這些描述有時候與科學上的定義不同。如果民眾不清楚用詞的意義、或是過度解讀,就容易引起恐慌或誤解。為了讓民眾更了解颱風的本質,中央氣象署整理了近年來網路與媒體使用的颱風形容詞。

值得一提的是,2014的鳳凰颱風竟恰巧與現在襲台的颱風「同名」;並且,路徑也相似,都被稱為「爆菊颱」。依據中央氣象署公告內容,針對媒體經常使用的形容詞,與當時颱風實際對臺灣的影響,做簡單的對比說明:
1. 有關「颱風登陸地點」的形容詞
例如:由宜蘭登陸稱為「爆頭颱」,從花蓮登陸、穿越臺灣而過的稱為「穿心颱」或「斷腰颱」、自南臺灣登陸稱為「爆菊颱」。
2. 有關「颱風路徑」的形容詞
例如:2012年的「天秤颱風」,剛開始因與「布拉萬颱風」產生「藤原效應 (Fujiwhara Effect)」(當兩個颱風相距在1000公里以內時,會發生相互旋轉之現象,也就是雙颱風交互作用),在逐漸遠離臺灣之後又被牽引轉回臺灣,故被稱為「回馬槍」。
3. 有關「颱風強度」的形容詞
例如:「禿頭、大屁股颱風」形容雲系發展旺盛(大屁股)、但北側環流較弱且無雲(禿頭)的「鳳凰颱風」;或以「魔鬼颱」、「完美颱風」形容發展快速、且結構紮實的「天兔颱風」,也曾引用外媒CNN時常使用的「超級颱風」、「地表最強颱風」等用語。
4. 有關「降雨量」的形容詞
例如:「行星級西南氣流」、「海馬倒水」、「兩根大水柱」、「航空母艦與戰鬥機群」等形容詞來描述2012年的「泰利颱風」,說明臺灣地區將會有明顯的降雨並會造成嚴重災情;或用「聲東擊西」形容2014年的「康芮颱風」。
5. 有關「多個颱風並行」的形容詞
例如:「三颱鼎立」形容2006年同時出現在臺灣附近海域的「瑪莉亞颱風」、「桑美颱風」與「寶發颱風」相互牽制的情形。
氣象署提醒,民眾務必要了解颱風的特質,以及其對臺灣可能造成的影響,並多使用中央氣象署的預報用詞與用語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