獨家專訪》季辛格轉戰創投來台找隊友:「早餐有想法、晚上討論量產」只有台灣有這速度

發布時間:2025/11/19 12:39:42
更新時間:2025/11/19 12:39:42
FaceBookcopyLinkLine

撰文‧譚偉晟

 卸任英特爾執行長近一年後,季辛格以創投公司合夥人的全新身分重返台灣,行前接受《今周刊》獨家專訪,暢談個人職涯、旗下新創公司技術,以及美國半導體前景。「我真的非常期待這趟台灣行,期待重新回到這個國家。」11月初接受《今周刊》獨家專訪這天,美國科技創投Playground Global合夥人季辛格(Pat Gelsinger),特地用了這段話開場。

獨家專訪》季辛格轉戰創投來台找隊友:「早餐有想法、晚上討論量產」只有台灣有這速度
季辛格轉戰創投來台找隊友(圖/playground提供)

 今年64歲的他,更為人熟知的身分,是在2021到2024年間,擔任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(Intel)執行長。去年底自英特爾閃電「退休」後,季辛格沒讓自己休息太久,今年3月就宣布加入位於矽谷、明確鎖定「深科技」(Deep Tech)為投資領域的Playground Global。

回顧身分轉換的歷程,季辛格語氣輕鬆地說:「離開英特爾之後,我太太馬上對我說:『你的職涯還沒結束』(you're not done yet),我想這句話的意思是,『我不想要你老待在家。』所以在她的支持下,我很快開始接觸各種機會,包括企業、政府部門、大學教職,甚至私募基金我都考慮過⋯⋯,而在Playground找到的,恰好是我一直夢寐以求的。」


對「深科技」著迷  要讓新創CEO變偉大

說到這裡,季辛格像是賣了個關子稍稍停頓,接著才繼續解釋,自己超過40年的職業生涯都是個深耕技術的工程師、挑戰真正能發揮影響力的艱鉅任務。而他驚喜地發現,Playground的投資組合中,有許多公司和他志趣相投、致力於追求一些「介於可能與不可能之間」的困難目標,「如果我自己經營一家創投,這些就是我會想投資的公司。」他說。

Playground的投資組合,究竟為何能獲得季辛格超高評價?

這家總資產管理規模逾12億美元的創投公司,多選擇在A輪等早期階段進行投資,但至今已扶植出多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「獨角獸」,例如,能以3D列印技術製造火箭的航太新創Relativity Space、與世芯和創意電子都有合作關係的矽光子晶片新創公司Ayar Labs等。

而一些仍在相對早期階段的新創,潛力也不容小覷。例如能在先進封裝領域、開發改善供電架構晶片的PowerLattice;能透過光通訊系統改善AI伺服器功耗的PicoJool;以及革新光源技術、可望大幅降低EUV(極紫外光微影)設備成本的xLight,無一不是野心勃勃地想為半導體製造領域帶來革命性進展。

這些想拿來解決工程與科學挑戰的「深科技」,令季辛格深深著迷。

採訪當下,他為了解釋xLight開發的新一代光源技術,隨手拿起手邊的筆記本當道具,「想像這是ASML(艾司摩爾)的機器,上面有一塊小東西就是光源⋯⋯,xLight使用的是新型的X射線光源,將使極紫外光刻技術更加先進,不但能持續提高功率與產能,還能降低成本。屆時我會說,這相當於重新喚醒摩爾定律;讓摩爾定律維持下去,幾乎就是我整個職涯所努力的一切。」

也因為投資組合中的公司,都極度強調先進技術,季辛格認為自己從「工程師執行長」到「創投家」之間的身分轉換,固然需要些許調適,但沒有太多障礙。

「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調整,但同時,我也有機會讓10家公司或10位CEO變得偉大。我的責任,就是真正運用我45年的從業經驗,放大他們的影響力,讓他們成為改變產業的偉大公司和偉大領導者。」季辛格自信地說:「我認為他們會成功,而這將是我職涯中非常充實的時期。」

看好台灣獨特優勢   早餐有想法  晚上討論量產

想放大投資企業影響力的第一步,就是將這些雄心勃勃的技術創意,打造成實際產品,而這正是季辛格11月18日率領旗下新創團隊造訪台灣的最重要目的。因為早在40年前,他就曾親眼見證英特爾如何攜手台灣企業,打造出成熟的個人電腦供應鏈;某種程度來說,台灣是英特爾得以成就處理器晶片霸業的重要助力。

談到台灣的獨特優勢,季辛格講了個笑話:「我常說,在台灣你可以早餐有個想法,午餐就做出原型,晚上就可以討論量產了。放眼全世界,只有台灣有這個速度。」著眼於台灣的製造優勢,Playground宣布,PowerLattice等7家新創公司,將會在早期研發階段就與台灣企業展開合作,「確保開發時間不會發生延誤,並且他們的產品將會在台灣生產。」季辛格說。

事實上,Playground早在成立之初,就獲得鴻海入股,並作為在台灣堅實的合作夥伴,雙方也在Playground投資組合中的機器人新創Robust.AI上合作,由鴻海負責生產;今年5月,Robust.AI協作型機器人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,並已被導入全球物流巨頭DHL的美國倉儲中心。

而季辛格早在英特爾時期,就與鴻海科技董事長劉揚偉互動密切,「在我整個職涯裡,與他合作過很多項專案。」季辛格加入Playground之後,兩人又多出新的交集,這次台灣行,季辛格透露,劉揚偉也積極協助行程安排。

「我認為,台灣的未來20

獨家專訪》季辛格轉戰創投來台找隊友:「早餐有想法、晚上討論量產」只有台灣有這速度
年將會非常精采,因為未來20年將是最具創新性、科技融合度最高的時代。」季辛格半開玩笑地說,「我最大的遺憾,就是沒能年輕個20歲。」



建立供應鏈基本韌性   海外、美國各半是合理水準

儘管在訪談中不斷盛讚台灣供應鏈、並將台灣定義為美國半導體產業復興的要角,但許多人都還記得,季辛格擔任英特爾執行長的那3年多,可是念茲在茲要擴充英特爾的美國本土產能;川普第2任政府,更是高舉「美國製造」大旗,要求提升美國生產的高階晶片比率。兩相對照,不免讓人感到有點矛盾。

面對這個問題,季辛格顯然有備而來。

「我一直強調的是,美國對製造業的投資不足,需要迎頭趕上。」幾年來持續呼籲美國須重視晶片「自製率」的季辛格解釋,他著眼的,一直是美國應該建立基本的供應鏈韌性,「你覺得海外與美國生產的晶片比率應該是要多少,才稱得上韌性?8比2?應該不算。7比3?好像也不太夠。從邏輯上,你能理解海外、美國各半是合理水準,但我們距離這個目標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」他說。

基於供應鏈韌性的大方向,他不認為增加美國製造的高階晶片比率,和台美半導體產業間的夥伴關係,存在任何衝突,「台灣與美國攜手,提升產能並增強供應鏈韌性,在AI發展的趨勢下非常重要;就像台積電之於台灣,英特爾也是美國之光,英特爾需要在美國有更多的工廠、發展更先進的製程。」季辛格的語氣中,同時存在對台積電的敬重,以及對英特爾難以割捨的情感。

無論離開多久,英特爾大概都會是季辛格生涯當中最難忘的篇章。

他曾是最受英特爾傳奇執行長葛洛夫(Andy Grove)器重的子弟兵,32歲就成為英特爾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,2001年成為首任技術長,主導多項定義現代運算的關鍵技術研發。2021年,他在老東家面臨重大危機之際,戲劇性地鳳還巢接任執行長,扛下領導英特爾轉型的重任。


但在執行長任內,季辛格並未成功帶領英特爾重返榮耀、恢復在晶片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;反倒是他大力主張切分出的代工部門持續虧損,充滿雄心壯志的先進製程代工服務,也頻頻受挫。

儘管3年10個月的戰績不如預期,但季辛格並不覺得為英特爾制定的轉型戰略有誤,他認為英特爾至今持續尋求晶圓代工服務、擴大製造產能、推進先進製程,都是走在他勾勒出的道路上;近期與輝達(NVIDIA)在GPU(圖形處理器)上的合作協議,則是不錯的策略。

被問及回頭看來,當年在英特爾執行長位置上的決策,是否有些可以修正之處?季辛格用帶著詩意的口吻回應:「我想每個人回顧過去,總會有覺得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。你知道,從後視鏡看是很棒的角度;但現實上,還是得從擋風玻璃向前望去。」

他也不忘補充,雖然自己已非英特爾主管,但真心希望這家公司的同事們一切都好,「因為我仍然相信,英特爾對整個產業,對美國,以及對我傾注了多年心血的公司來說,都至關重要。」

那麼,對當下的季辛格來說,擋風玻璃前的風景是什麼樣貌?

「重點是要培養有影響力的執行長,知道怎麼招募人才、做對的商業決定,還要能說好的故事來籌集資金,達成里程碑、贏得客戶。」季辛格的答案是,幫Playground投資的每家公司執行長,變成更好的企業家。


扶植年輕企業家    專注如期完成每一個里程碑

講起如何協助年輕企業家成長,話題又不自覺地轉回他的「導師」葛洛夫身上。

與外界觀感類似,季辛格眼中的葛洛夫,也是一位極為嚴厲、不假辭色的主管,與他共事的時光,幾乎沒有什麼愉快的回憶;他甚至透露一個年輕時的故事,形容在葛洛夫底下工作,是多麼煎熬。

有一回,季辛格受邀到葛洛夫家中用餐,趁著主人不在,他偷偷詢問葛洛夫的太太伊娃:「為什麼安迪(葛洛夫)總是對我這麼嚴厲?」伊娃看了季辛格一眼,微笑回答:「那是因為他有夠愛你啦。」

當時的季辛格心中,絲毫沒有受老闆肯定的愉悅,「之後偶爾想起,我會覺得也許我並不希望葛洛夫這麼愛我,我也不覺得自己跟他一樣,是個那麼堅強的人。」

數十年後,從學生成為導師的季辛格坦言,自己確實從葛洛夫身上學到「給予壓力、提出尖銳的問題、確保考慮到失敗的可能性」等領導哲學,因為管理的用意「不是對人友善,而是得到對的答案」。只不過差別是,他不會像葛洛夫那樣疾言厲色。

「和安迪工作時,我學到如何讓彼此變得更好。我希望跟我合作的每個團隊,都能保持同樣的專注,以及追求卓越的精神。」他強調,新創公司的責任,是向投資人證明能如期完成每一個里程碑,才能募到下一輪資金,紀律與執行力至關重要。

與Playground眾多新創共同成長,讓離開英特爾的季辛格,生活又一次被工作填滿,「當像是PowerLattice這樣的新創公司,向世人公開亮相的時候,這感覺很令人激動,對吧?」

面對AI革命洪流   任何領域都要善用新科技


身為虔誠的基督徒,季辛格認為,自己不論是在英特爾、PlayGound或任何地方工作,追求的永遠是「由上帝引導、比個人更重要的目標」,而他現在的目標,就是重建半導體產業,進一步改善人類的生活。


身處由半導體技術驅動的AI革命洪流中央,季辛格對年輕人的未來發展感到樂觀,並不擔心「AI取代人力將造成大量失業」的現象發生。出生在美國賓州農村的他分析,19世紀的美國,有九成勞動力都從事農業,如今農業從業人口只剩3%,但人類並沒有因此流離失所。


因此,他給年輕世代的建議是,「無論你從事哪個領域,必須成為運用新科技的專家。」例如,金融從業人員思考成為金融AI專家,法務工作思考法律AI的應用,晶片設計同樣需要思考透過AI打造更優秀的產品,「想想看,一個剛入行的新人,如果能夠比現有員工更善於使用AI,一天的工作效率可以是別人的兩倍,就更有機會獲得升遷。」

投入科技產業45年後,季辛格用另一個方式繼續他對於工作的熱愛,「你知道,在我這個階段⋯⋯,儘管我不需要再努力工作,但我仍非常努力,因為和這些人一起共事,讓我非常榮幸。」季辛格在採訪最後,仍不忘分享他從未改變的信念,「要有遠大的目標,直到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,變得不一樣。」


(閱讀全文…https://btoday.cc/8cutpw)  

延伸閱讀:

花500萬存0056,月領快6萬真的能辦到?施昇輝精算高股息ETF這樣存:退休後「比定存更安心」


全球碳預算》2025碳排持續上升、剩4年耗盡額度,專家警告「1.5°C幾乎難守」點出台灣關鍵治理缺口


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