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台灣景氣上肥下瘦、外強中乾
撰文:張真卿
景氣循環是總體經濟活動的波動,一個景氣循環是指許多經濟產業活動大約同時期發生谷底、復甦、繁榮、高峰,然後衰退、蕭條,又谷底的情形。這一連串的波動會周而復始,但不定期的發生,其持續期間長則10年,短則3~5年不等。也就是說,不管現在經濟景況有多好,未來總是還會有另一次的衰退出現。當身陷景氣衰退、蕭條,至谷底時,也要記得,未來一定會有復甦、繁榮和高峰的一天。

實務上,一個景氣循環週期包含一個擴張期(復甦、繁榮和高峰),以及一個收縮期(衰退、蕭條和谷底)。景氣擴張期是由景氣復甦期開始,當景氣於谷底開始復甦時,公司的營收增加,獲利會成長,每股稅後盈餘(EPS)自然也會上升。這階段因為公司基本面表現亮麗,股價通常也會跟著上漲。大家一片樂觀,廠商積極擴產,景氣進入繁榮期。
在景氣高峰期(繁榮期末端),公司獲利依然可觀,但無法再成長,股價開始呈現高檔盤旋,漲不上去的現象。最後股市出現成交量暴增,股價不再創新高,此時景氣無力再往上攻堅,景氣的擴張期就結束了。
接著進入景氣收縮期。在景氣衰退期,公司獲利仍在,只是營收成長的速度變緩慢,獲利因為同業競爭而壓縮。到了景氣蕭條的時期,公司營收開始衰退,出現虧損,甚至倒閉事件時有所聞,人民失業比率升高,消費力道下滑。此時政府往往開始拼經濟,採取擴張的政策來刺激景氣復甦。例如:在貨幣政策上,降低存款準備率,調降重貼現率;在財政政策上,降低租稅,獎勵投資,擴大公共內需建設。蕭條過後,景氣進入谷底,沉寂一段時間之後,又會開始復甦,不斷周而復始。

運用景氣燈號趨勢 判斷股市未來走向
一般民眾最常用景氣對策信號(又稱「景氣燈號」)來判斷景氣的走向。景氣燈號每月由國發會公布,以類似交通號誌的5種燈號代表當時景氣狀況。國發會統計包括貨幣總計數M1B、股價指數、工業生產指數、海關出口值等9項構成指標,每項分數為1~5分,加總後就可得到綜合判斷分數,介於9~45分之間。
若綜合判斷分數為9~16分,燈號是藍燈,代表景氣陷入低迷;17~22分為警示性黃藍燈,代表景氣可能轉向;23~31分為綠燈,代表景氣穩定;32~37分為警示性黃紅燈,代表景氣可能轉向;38~45分,燈號是紅燈,代表景氣熱絡。
要注意的是,景氣燈號是股市的落後指標,投資人千萬不要以景氣燈號的位階來判定股價走勢,但是投資人可以運用燈號的走勢來判定股市未來的方向。例如:景氣燈號的綜合分數慢慢回升向上走,即使在藍燈,股價也有可能向上攀升;景氣燈號的綜合分數向下修正,即使在紅燈,股價也有可能開始做頭下跌。
2025年台灣景氣可以定義為「上肥下瘦」和「外強中乾」。上肥下瘦是指上半年很好、下半年不好;外強中乾是說AI出口產業好、內需傳統產業疲弱。
目前台灣的景氣燈號在紅燈和黃紅燈的區間高檔震盪13個月(詳見圖1),主計總處指出,在AI需求熱絡,受關稅戰預期、廠商提前拉貨影響,2025年上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有5.35%,但下半年就只剩1%。預測2025年全年最新經濟成長率為3.1%,較2月預測的3.14%下修0.04個百分點,勉強保3%。投資人須慎防2025年下半年景氣燈號下滑的疑慮。
台灣目前產業的景氣出現兩極化的情形,AI相關產業持續熱絡,但是非AI產業表現相當弱勢,例如營建業、成衣、製鞋、腳踏車、工具機和車市等。在投資邏輯上,因為下半年景氣有可能下滑,理論上要降低持股比率,而持股的內容要以AI相關產業和運用為主。(本文作者為財經作家,著有《外匯投資初學指引》、《十五天學會外幣買賣》等六十餘本作品)
本文獲「Smart自學網」授權轉載
Smart自學網連結到https://smart.businessweekly.com.tw/Reading/Default.aspx
延伸閱讀
▶台灣經濟未來3年發展趨勢向上
https://smart.businessweekly.com.tw/Reading/WebArticle.aspx?id=7011386
▶AI發展當道,帶旺輝達、博通等科技巨擘!基金醫生帶你看懂AI獲利方程式
https://smart.businessweekly.com.tw/Reading/IndepArticle.aspx?id=601789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