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稅政策干擾持續 法人:紡織業台積電2H25至2026年展望不明朗

發布時間:2025/08/17 19:36:35
更新時間:2025/08/17 19:36:35
FaceBookcopyLinkLine

財經中心/綜合報導

川普關稅政策影響讓被稱為紡織業的台積電--儒鴻(1476)首當其衝,因為受到台幣升值削弱毛利率及造成匯損,第二季獲利2.19元,年減65.3%。未來要如何分攤關稅成本及降低台幣升值干擾,成為儒鴻未來重要挑戰,法人預估第三季獲利下修9.5%至5元,年減22.7%,並且同步下修2025/2026年獲利14%/2.4%至18.71元/21.91元。

關稅政策干擾持續   法人:紡織業台積電2H25至2026年展望不明朗
受到關稅衝擊儒鴻第二季毛利25.65% 下降5.8%(圖/儒鴻官網)

台幣升值衝擊,2Q25稅後EPS驟降至2.19元,年減65.3%,過去紡織業的績優生--儒鴻,第二季毛利率滑落至25.7%,加上業外匯損拖累,稅後EPS降至2.19元,季減64.2%,年減65.3%,低於預期50.6%。第二季的毛利率驟降,除了反映原料成本較高,台幣升值干擾之外,還有分攤關稅等因素。

也是受到關稅干擾,投顧法人下修第三季的獲利9.5%至5塊錢,約年減22.7%,甚至影響會持續到2026年,因此也同步下修2025/2026年獲利14%/2.4%,EPS將來到18.71元/21.91元。

不過儒鴻(1476)總經理洪瑞廷日前在法說會上釋出兩項正面訊息,一是在主要生產基地關稅拍板後,訂單能見度已由3個月恢復至6個月,部分訂單已排至明年1、2月,顯示關稅不確定性下降,對企業營運正面看待;二是新訂單已陸續採用包含關稅與匯率在內的新成本結構,並與品牌端積極協商調整售價,以反映成本變化。

關稅政策干擾持續   法人:紡織業台積電2H25至2026年展望不明朗
紡織業的績優生受到關稅衝擊不小  投顧法人看法保守(圖/奇摩股市)


洪瑞廷表示,關稅確定後,品牌端將關稅視為額外成本,理想狀況是轉嫁給終端消費者,但現實上部分品牌希望與供應鏈找到可行的分攤方式,現階段分攤比例約為2%。有些品牌則開始利用重新定價的方式來找到成本與價格之間的平衡。近期新訂單已陸續採用新的成本結構,包含關稅與匯率,並與品牌端積極溝通調整售價。

投顧法人展望第三季,越南及印尼關稅高於暫緩期10%,品牌客戶須調漲產品價格轉嫁成本,通膨升溫排擠消費的擔憂浮現,訂單展望不明朗,預估第三季營收90.81億元,年減9.5%,毛利率下修至28.4%,營業利益下修9.5%至17.31億元,年減25.0%,稅後EPS下修9.5%至5元(之前預估5.52元),年減22.7%。2025年營收維持373.89億元之預估,年增1.5%,毛利率下修至28.4%,營業利益下修9.7%至70.76億元,年減8.8%,業外匯損拖累,稅後EPS下修14%至18.71元,年減22.7%。預估2026年營收370.55億元,年減0.9%,毛利率下修至29.9%,稅後EPS下修2.4%至21.91元,年增17.1%。

市場看好,儒鴻在東南亞生產基地關稅問題塵埃落定後,客戶先前觀望態度已有明顯轉變,訂單回流態勢明朗,成衣與布料需求同步回升,其中成衣成長動能尤為強勁。因應需求升溫,儒鴻在印尼的第三期擴產計畫仍按原定規劃穩步推進,顯示對下半年及中長期市況維持信心。

不過,也有法人持保守看法,認為品牌商將調漲終端售價以轉嫁關稅成本,美國市場面臨通膨升溫排擠消費的隱憂,終端消費下行風險加大,預期品牌商下單將轉趨謹慎,恐影響儒鴻訂單能見度。

市場也很關注,在關稅定案後,儒鴻未來對生產基地的配置。儒鴻公司表示,先前內部曾評估過中南美洲、約旦、埃及、印度及非洲等地,作為新增生產基地的選項。然而,隨著關稅政策底定,全球主要稅率多落在15%至20%,即便部分國家僅有10%,但受限於當地勞動力不足或缺乏完整產業鏈支撐,因此目前生產基地不會有太大的挪移,印尼的擴產計畫也會持續推進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