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機大爆發!台人一年10.7億杯下度 全台手搖飲店家「六都占七成」
財經中心/唐詩晴、李奇、林大帷 台北報導
台灣人愛喝飲料,一年能喝掉超過10億杯,飲料店數量衝上1萬6千家,而且平均每個月,就有40家新店開幕,記者實際走在台北信義區永吉路30巷,短短300公尺,竟有17家飲料店林立,但愛喝飲料的民眾也觀察到,飲料一條街,競爭很激烈,有的店開不到半年就退場。

這裡三間做鄰居,對面兩間比鄰而居,飲料店開得比便當店還多,滿街人手一杯,全台灣人,一年能喝掉10.7億杯,去年立案的飲料店有1萬6049家,平均每個月,會有40家新開幕。
民視記者唐詩晴:「天氣越熱越想來杯涼飲,光我們目光所及就有5家飲料店,不過記者實際算過,在台北市信義區的永吉路30巷這裡,短短不到300公尺就有17家,不難看出大家的飲料喝得有多兇。」
記者vs.民眾:「我都喝50嵐固定喝1號,記者vs.民眾,(台灣的飲料選擇你有覺得說真的很多?),記者vs.民眾,太多了我覺得滿棒的。」
民眾:「看最近什麼比較紅就跟著一起喝,喜歡有咀嚼的,是滿多家而且都會開在一起,就是可以看大家,自己想喝什麼可以喝什麼。」
不論是純茶、奶系、咀嚼系霸主珍奶,各有所好,新品更是不時上市,粗估一年的飲料產值就有1300億,在全台1.6萬家飲料店中,六都飲料店數就佔7成之多。

高雄、台南拿下冠亞軍,以人口來算,台南市每萬人口,就有21.4家飲料店,用土地面積計算,台北則是每平方公里,就有12家,飲料店挾帶50-70%的高毛利,卻也不是穩賺不賠。
民眾:「最近倒很多耶也進很多新的,通常都是房租漲然後就會換別家,(有印象倒的品牌?),WTF還有那個對面的一個十盛。」

餐飲品牌顧問侯升偉:「競爭壓力主要來自於你的,產品力及獲利程度,取決於你的產品研發、採購成本,比較有規模的連鎖品牌會比較有優勢,單打獨鬥的這種小品牌,就很容易在這樣的區域裡面,開不久就收攤。」
商圈、百貨、商辦區附近,常有飲料一條街,競爭激烈,但若沒抓到消費者喜好,在原料租金高漲、人事成本壓力下,淘汰速度,也很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