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新聞/韓籍勞工遭抓捕、開徵高額簽證費 大型企業開始考慮撤離美國
即時中心/林耿郁報導
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以來,屢對外國人士表達不歡迎之意,影響外資對美投資意願;9月份,喬治亞州南韓汽車工廠遭ICE突擊、大量南韓員工遭抓捕、拘押與遣返後,美國表示「暫時允許」臨時簽證,短期內不會再到韓廠抓人。另一方面,由於川普開徵高達10萬美元的H-1B新簽證費用,許多大型企業正考慮將高階研發中心,轉移至印度等海外國家,以規避鉅額的簽證成本。

亂邦不居?在喬治亞州南韓汽車工廠遭ICE突襲事件後,韓美陷入緊張關係;路透社報導,美韓今(1)日召開簽證工作小組會議,雙方就南韓技術人員赴美投資工廠支援安裝、維修等工作達成協議,允許他們在現有「臨時簽證」下工作,並將在駐首爾美國大使館設置專門窗口,協助處理簽證事宜。
不過,美方未對南韓爭取的「更廣泛專業簽證通道」給出任何具體承諾,僅強調受限於國會立法程序,短期難以「全面開放」。
此舉反映9月5日美國喬治亞州現代汽車電池廠,遭ICE大規模突擊、數百名韓籍員工遭逮捕、遣返事件後,雙方關係仍持續緊張、難以回穩。
為客者逐?美開徵高額簽證費 企業考慮外移印度
與此同時,美國總統川普對外籍專業人員的簽證限制「逐客令」,正持續加劇外籍人才流失。本月H-1B新簽證申請費用,一舉從原本的2,000至5,000美元(約61,047至152,617新台幣),暴增至10萬美元(約305.2萬新台幣)之多,使仰賴跨國專業人才的美企壓力倍增,紛紛萌生出走之意。
分析指出,這將迫使更多美國企業,把高端業務轉移至印度等地,尤其是金融、科技、AI人工智慧及網路安全等領域的「全球能力中心」(GCCs)。目前印度已有1,700個GCC,占全球過半比例,預計2030年前將增至逾2,200個,市場規模逼近1,000億美元(約3.05兆新台幣)規模;如今川普「火上加油」,可能會進一步加速企業「逃難潮」。
有顧問業者認為,這是一股「加速中」的外移熱潮。包括亞馬遜、微軟、Google、蘋果、摩根大通、沃爾瑪等美企,雖未公開評論相關事件,但皆在印度擁有大型研發與營運據點。
若川普簽證限制持續,美企可能會大規模外移至印度、墨西哥、哥倫比亞,甚至加拿大設公司,以維持企業競爭力。
專家警告,川普的簽證收緊政策,一方面削弱美國作為全球人才樞紐的地位,另一方面推高印度在高階科技、服務業等競爭優勢。對南韓而言,則凸顯其技術工人仍缺乏穩定的合法通道,短期雖有「臨時措施」,但長遠仍存在巨大不確定性,使投資美國的政治風險變得「不可忽視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