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明交大不一樣的理學院院長 從實驗室玩到脫口秀 陳俊太 用幽默激發創意的科學人

發布時間:2025/10/03 18:15:01
更新時間:2025/10/03 18:15:01
FaceBookcopyLinkLine

圖、文/財訊雙週刊

 從高分子研究到台語脫口秀,陳俊太的人生之路交織著學術嚴謹與幽默創意。如今,他除了帶領學生走上創業之路,也要強化台灣與日本的國際學術合作。

陽明交大不一樣的理學院院長 從實驗室玩到脫口秀 陳俊太 用幽默激發創意的科學人
陽明交大不一樣的理學院院長 從實驗室玩到脫口秀

 陽明交通大學理學院院長兼應用化學系特聘教授陳俊太,名片上不僅印著學術頭銜,還有「腹語師」、「冥想者」、「脫口秀演員」等令人意想不到的身分。根據《財訊》雙週刊報導,近年來在陽明交大新生開學典禮上,他帶來既風趣又幽默的脫口秀已成為經典。「我每天一來學校都會做一件事情,就是躲起來,讓校長知道,好老師是很難找的。」陳俊太一講完,台下的學生響起了陣陣笑聲。

風趣的理學院院長 挑戰台語脫口秀闖進前10強

走進陳俊太位於新竹光復校區的辦公室,角落一把電吉他格外吸睛—他透露正在練習,希望讓脫口秀的表演更多元。去年,陳俊太接下理學院院長職務,忙碌之際卻意外收到公視《Talk Talk秀台語》製作單位邀請挑戰台語脫口秀。原本打算婉拒,但在對方一再誠懇邀約下,他首次用生疏的台語上台,不僅海選過關,更連續闖進前10強。

「台語脫口秀超難!」他笑說,自己根本不擅長講台語,為準備演出,狂看8點檔《娘家》學習,也發現許多詞句無法直譯,還要融會貫通俚語,才體會到台語的博大精深。尤其上了節目之後,他對於評審許效舜的台語功力大感佩服,這也讓他更想認真把台語講好。

許效舜也非常讚賞陳俊太的演出,認為這是「老師」等級的表演,內容不僅有層次,每一句話都很高深,全部都可以在電視上播出,因為往往有些表演在現場講得很開心,但卻沒有辦法播出。

陽明交大不一樣的理學院院長 從實驗室玩到脫口秀 陳俊太 用幽默激發創意的科學人
陳俊太 用幽默激發創意的科學人


《財訊》採訪得知,陳俊太也是個無師自通的腹語師。2010年自美返台後,他替自己設定「3年1升等」的目標,從副教授一路晉升為教授,並逐步實現。然而,當學術目標達成時,他開始思考發展個人的興趣。一次看到國外的腹語表演影片,到底腹語是如何發聲的,引發他濃厚的好奇心與研究動力,於是他自己透過不斷觀看影片自學如何發聲。

儘管他不諱言,教書10年之後,上台講課變得公事公辦,但在他的辦公室書櫃中,擺放著一面由台積電致贈的「廣栽桃李,作育英才」紀念牌,彰顯出他教學的成就。在陳俊太的實驗室中,學生以碩、博士班為主,目前已畢業的約有30位;其中只有1人選擇走向學術界,繼續深造,攻讀博士學位,其餘都進入了台積電工作。

在風趣的表面下,陳俊太是一位高分子與應用化學前瞻技術的專家,曾研發出兼具防水、透氣、可延伸、導電感測與自我修復功能的材料,產品應用範圍涵蓋運動布料、醫療用品到穿戴式裝置。2023年,他帶領團隊開發出具備自我修復技術的機能布料,獲得第18屆國家新創獎。

這項技術利用高分子的特性,以及氫鍵的化學作用力,讓材料在受損後能自行修復。陳俊太拿出兩條白色棉繩作為小道具:長的棉繩代表大分子,短的則代表小分子。他解釋,高分子的特性之一就是容易彼此糾纏,即使被剪斷,也能透過照射紫外線或塗布修復塗料,讓高分子材料恢復結構,達到自我修復的效果。

除了自我修復,這個材料另一種功能是可以變色,能應用在客製化的運動衣、醫材產品。陳俊太舉例,傷口上的紗布貼久了,可能需要更換,但要怎麼判斷?只要這塊紗布加上了高分子材料,透過酸鹼值的變化,就會變色。

陳俊太說,塑料廢棄物嚴重汙染海洋生態,是他投入研發環保智能材料的初心,他的想法是讓防水透氣功能或者防寒衣、發熱衣等機能性布料延長壽命;目前已經與國內的紡織研究所合作,預期國外業者採用的腳步會比較快。不過,他坦言,這項技術還在持續優化中,離量產階段還有一段路。

陳俊太接任理學院院長已經1年半,隨著事務逐漸上手,開始思考能為學院開創哪些新方向。在他看來,如今全球競爭激烈,若要推動研究發展,就必須思考:在眾多國家中,哪個最適合合作,又與台灣關係友好?他的答案是日本。「你看,他們一直拿諾貝爾獎啊!」他對《財訊》雙週刊報導表示,自己長期以來便與日本保持緊密交流,去年不僅促進北海道大學雙聯博士學位計畫,今年10月更將帶著學生前往日本東京學習院大學,進行觀摩與學習。

勇敢的新創領導者 引入AI打造智慧鍍膜平台

談到未來計畫時,陳俊太興奮地透露,自己正帶領團隊籌組一家新創公司,這家公司的核心理念是將AI引入鍍膜製程的參數優化。例如,傳統上,鍍膜需要反覆嘗試不同的溫度、濃度等十多項參數,才能找到最佳條件;但若能運用過去的數據,AI能快速推算出最適合的新製程參數,縮短開發時間,提升效率。「目前只有大公司有這樣的技術,但許多中小型企業卻沒有這樣的能力。」他說。

這支新創團隊由9位即將畢業的專班學生組成,產品為智慧鍍膜平台。他們除了尋找股東資金,也計畫申請經濟部的「價創計畫」。值得一提的是,《財訊》雙週刊也發現,團隊已吸引到一位經驗豐富的連續創業家陳冠豪注資,這位創業者不僅跨足不同領域多次創業,還曾擔任天使投資人。

近來,AI取代人類工作的焦慮逐漸蔓延到學生之間。陳俊太認為,在AI時代,反而更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。他也發現AI會出現幻覺,憑空生成一些並不存在的事物。不過,他笑說:「這太好了!」這反而能激發他嘗試過去未曾想過的研究方向。「所以我現在滿常跟AI對話!」他補充說。

「每個階段都要有一個新的挑戰,不然日子會變得無聊。」陳俊太說。從高分子研究、腹語練習到台語脫口秀,又或者推動國際合作,還是帶領學生走上創業之路,他把嚴謹的學術與幽默創意交織,持續為人生注入新的能量。…(更多精彩內容,詳見《財訊》雙週刊747期


延伸閱讀:

台灣硬體基礎雄厚 但想搶進人型機器人市場,有哪些技術缺口?


矽光子未來應用不會只有AI 3個領域成焦點、這項技術可望先落地



一場臨時記者會 豐田章男親揭對台灣車迷與市場的用心



延伸閱讀